第164章(1 / 2)

望着女孩远去的背影,他深吸一口气,有节奏地敲了敲门。

里面几乎是立刻有了回应。

祁同伟没有犹豫,推门而入。

办公桌后坐着一位略显秃顶的高大男子,浑身透出一股强悍的气息。

很难想象如此魁梧的人会坐在这个位置,但这并非祁同伟需要关心的事。

他礼貌地开口:

“李书记,我是祁同伟,奉命前来报到。”

桌后的男子闻言眼睛一亮,频频点头看着祁同伟。

“不用客气,请坐。

就当在汉东一样,放轻松。

你们的沙书记是我的发小,都是自己人,不必拘束。”

听到这话,祁同伟心中一震——难道这位就是沙瑞金的大哥?这实在出乎意料。

以这样的身份地位,沙瑞金若要与高育良相争,岂不是易如反掌?这样的大人物,只需一句话,他们师徒二人就得俯首听命。

他早该想到,眼前这位若是出手,对付高育良根本无需顾忌。

若换作自己,随便找个理由就能把人扣上半年一年。

而这位祁同伟,竟然就是沙瑞金的大哥——上次向沙瑞金递交投名状的正是他。

年纪虽只稍长于沙瑞金,地位却高出不止一筹。

祁同伟虽不明就里,但既然对方这么说了,他便照做。

在体制内,若不知如何自处,最稳妥的方式就是听从指示,至少不会出错。

这一点,祁同伟把握得很好。

他依言在对方面前坐下。

此时的李书记看着祁同伟,眼中满是赞许。

他是最早对赵立春展开布局的人。

正因如此,才有了沙瑞金进入汉东、赵立春调往京城的结果。

这一点,高层大多清楚,但如祁同伟这一层级的人,还接触不到。

上一次沙瑞金连夜进京,递交了赵瑞龙的初审报告。

文件上的签字,始终是祁同伟。

因此李书记对祁同伟印象很深,言语中也不吝称赞。

“同伟,这次表现非常出色。

不仅清剿了缅北的顽固势力,而且没留下把柄。

更重要的是,最后的审判大快人心,看得我热血澎湃。

如今国家正缺像你这样的年轻人。

若不是你,那几个人恐怕还不会伏法,那就太让人失望了。”

李书记言辞之间,对祁同伟的表现极为满意。

毕竟在这次行动中,祁同伟的作用不可忽视。

若他不表示足够的认可,局面或许会有所不同。

虽然祁同伟不太可能出格,但为确保行动万无一失,几句肯定的话换来稳定,对李书记而言并不算什么。

祁同伟毕竟不是他的人,他不能冒这个险。

面对如此大人物的夸奖,祁同伟却异常冷静。

在他眼中,眼前这位完全是个陌生人。

上次赵立春已经把他耍得团团转,更何况是这位明显更胜一筹的人物——

他可是能将赵立春扳倒的存在,比赵立春强了不止一点。

祁同伟丝毫不敢松懈。

“李书记过奖了。

我所做的一切,都是基于国法。

我是警察出身,扞卫法律尊严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。

这件事本就是我应该做的,只是尽了本分而已,您的赞誉我实在受之有愧。”

祁同伟的回答始终规矩谨慎。

即便面对这位语气平和的高官,他仍旧保持警醒。

上一次的教训太深刻,被赵立春像耍猴一样操控,他绝不能重蹈覆辙。

他愿意接受任务,但绝不能再被利用——这就是他的底线。

即便如此简单的要求,也无法直截了当地说出口。

只能自己小心翼翼地避开陷阱,这便是体制内的困境。

谁都难以逃脱。

然而,祁同伟这样的态度,

却让李书记感到格外欣赏。

说实话,

在他这个层级,能坦诚直言的机会少之又少。

每一次,都要在纷繁复杂的讯息中,

艰难地追寻一丝真相,简直不是常人所能承受。

而眼前的祁同伟越是表现得谨慎,

他越是喜欢。

正是这样的祁同伟,

让此刻的他感到特别满意。

“同伟,这次缅北的事件影响深远,我们有数十万同胞遇难,

数十万家庭受到牵连。

这样的事情是我们的耻辱,

也是对世界各国的一次警示。

这个时候,

一些真相必须告诉你。

你是整个事件的负责人,你有权知道内情。

希望你做好心理准备。”

听到这话,祁同伟心头一紧。

看来现在要把赵立春的事情提出来了。

尽管在李书记看来这是个秘密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