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4章(1 / 2)

田国富虽心中愤懑,却也无可奈何。

谁让他终究是沙瑞金的人,这个事实无法改变。

此刻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。

待人员到齐,沙瑞金环视会场。

窃窃私语声随即平息。

会议正式进入沙瑞金的主场。

“诸位,本周常务会议现在开始。”

“过去一周,汉东省工作稳中有进。”

“在前期扫黑打伞专项行动中,

不少地区生产总值出现波动。

自育良省长上任以来,这个趋势明显好转。

此事育良省长当居首功!让我们表示祝贺!”

沙瑞金率先鼓掌,与会众人纷纷响应。

热烈的掌声在会场回荡。

这般场景在此类会议上实属罕见。

持续的高压态势让与会者神经紧绷,

往日会议总是问责不断。

今日以表扬开场,确实不同寻常。

这也情有可原——

且看祁同伟这段时间的作为:

先是京海,再是绿藤与山水集团,

这些无不是举足轻重的大型企业。

虽然收缴了大量资产,但死钱终非长久之计。

这笔资金一旦耗尽,

后续企业若接续不上,形势将十分严峻。

企业是地方经济支柱,并非所有百姓都能自谋生计。

没有企业,人民就会面临饥饿。

这数十万民众虽不至于,但一旦闹事,后果也不容小觑。

就像大风车事件,几千工人上街闹事。

幸好沙瑞金刚调来,责任落不到他头上。

否则,他难免要受处分。

而这些企业,都成了一道道安全屏障。

沙瑞金自己都谨慎对待,祁同伟却一举处理了全部。

不过好在后续填补及时。

多家港资企业陆续进驻汉东。

这才稳住了局面,让今天的汉东

焕然一新——在沙瑞金看来,

这一切都归功于高育良的表现。

当然,高育良心知肚明,这些其实是祁同伟的安排。

以和胜和的许老板为首,不少港台商界人士都带资来到汉东,

填补了不少产业空白。

这些人当然不是黑社会,

而是爱国港商。

虽然在港岛的产业有些争议,

但在汉东,他们都是规规矩矩的合法商人。

这些人,正是高育良与祁同伟稳固地位的底气所在。

此时沙瑞金正好借这个机会,

给高育良戴高帽,引他上钩,

提起祁同伟的事——毕竟这时由他开口,

比田国富提起更为合适。

但高育良偏不接招,神态从容,

面带微笑,环视众人,

丝毫没有发言的意思。

高育良清楚得很,

沙瑞金答应过祁同伟,要在会上提拔他,

这种事由谁开口最合适,他心中有数。

尽管他猜到沙瑞金的打算,

可眼下他笃定:沙瑞金比他更着急。

此时的高育良,真正是气定神闲,

不见一丝焦虑。

沙瑞金看在眼里,

急在心里,一时不知如何应对。

坐在下首的李达康,自然看出了沙瑞金的为难。

他秘书出身,察言观色是看家本领,

此时正是他表现的机会。

就在众人等高育良发言时,李达康开口了:

“沙书记,您太谦虚了。

现在汉东的大好局面,全靠您一手推动。

要知道,如今的汉东

已非昔比。

自从您开展反腐打黑以来,

整个汉东面貌一新,

在全国都是变化最显着的地区之一。”

这一点上,育良省长的贡献不可忽视。

但沙书记您同样功不可没。

若不是您一路指引方向,也不会有今天的局面。

我们都要向您学习,

也要向育良省长学习,在这样一个时刻,

汉东需要的正是这种精神!”

此时的李达康,神情振奋。

这番话,同时捧了两位领导。

沙瑞金脸上虽然仍挂着笑意,

但神色已有些不悦。

李达康虽是在奉承,

可他自己心知肚明——

他来汉东以来,几乎没做什么实事,

光顾着内部斗争了。

李达康这话,简直像在打他的脸。

偏偏他还不能说什么,毕竟对方也是一番好意。

这时候要是出言解释,

反倒像是自己打自己耳光,他可拉不下这个脸。

高育良深深看了李达康一眼,心中了然。

这位老对手虽然站在沙瑞金那边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