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1章(2 / 2)

总有人替他收拾残局。

或者说,一切都是安排好的,

他只消按剧本演完就行。

比如那起两亿现金的小处长案,

他完全是按部就班执行任务——

搜查办公室,搜查住宅,

最终在郊区别墅搜出两亿现金。

对于“钱不敢花”的说法,

他并未深究,简单问询后便草草结案。

但凡是个正常人,都能看出背后另有隐情,

他却就这么结了案,还引以为傲,

成天挂在嘴边,吹嘘自己在京城如何威风。

旁人都当是个笑话,他却浑然不觉,

自以为厉害,谁都比不上。

所以到了汉东,他才不管不顾、横冲直撞。

要是在从前,他根本不在乎,

毕竟那时上头有人替他操心。

事不关祁同伟的事,自然高高挂起。

可现在不同了,汉东的政法由祁同伟一肩挑,

就不能再放任侯亮平胡来了,这是底线。

侯亮平那一套,在汉东是行不通的。

更直白地说,在祁同伟这里根本没用。

到了祁同伟这个层次,查案已退居其次,

更多要考虑的是政治影响。

如今他看待案件,必须站在这个高度去权衡。

就拿赵瑞龙的案子来说,他是从沙瑞金手中接过了担子,

但说实话,办不办、办到什么程度,都由他说了算。

这一点,连沙瑞金都没有料到。

如今的祁同伟,无靠山,无背景,

一切都是靠自己硬闯出来的。

此时若不趁机火中取栗,这辈子也就白活了。

这就是现实。

他必须在高层博弈中仔细权衡。

无论赵立春是否倒台,他都要找到一个对自己最有利的位置。

他必须掌握进退的分寸,否则就会重蹈前世覆辙,那是他绝不能接受的结局。

这就是祁同伟的立场——坚定的利己主义。

像他这样出身农家的孩子,若不如此行事,根本难有出头之日。

所谓孤注一掷,不过是空谈。

狡兔尚有三窟,何况是人。

如今作协主席的职位已为侯亮平预留。

倘若这位师弟稍有不慎,他绝不会手下留情。

让这位小师弟安稳坐上正厅岗位,也算全了祁同伟作为师兄的情分。

正在此时,手机铃声响起。

“同伟,来政府大院接我。

别开公车,陪我出去一趟。”

高育良的声音从听筒传来,祁同伟不禁心生疑惑。

不用公车?这意味着是私事。

据他了解,这位老师向来恪守原则,极少因私事找他。

祁同伟不敢耽搁,简单交代工作后,从后院驶出一辆奥迪A6。

以他的级别,配备专车本是寻常。

这辆奥迪他每三年更换一次,始终选择同款车型,平时很少使用,专为不便使用公车时准备。

每次旧车置换,4S店都会提供最优方案,几乎无需额外支出。

这是权力带来的便利,众人心知肚明。

祁同伟从不收受贿赂,车辆也登记在自己名下,让人无可指摘。

4S店更是求之不得——虽然从未见过老板,但所有优惠都主动向他倾斜。

祁同伟在此换车,就是最好的活广告。

这笔隐形的收益,远超过那点折旧费的价值。

即便他占了便宜,店家获益更多。

省政府停车场内,祁同伟抵达后并未下车,而是先电话通知高育良。

观察老师的语气,似乎别有深意。

此时静候原地,反而最为妥当。

这便是人情世故的智慧——并非所有场合都适合主动相迎,有时耐心等待才是上策。

祁同伟挂断电话后不久,

高育良便拉开车门坐进副驾驶,

长舒一口气道:

这省长真不是人干的差事,现在反倒有些羡慕老刘了,

整日做甩手掌柜,无牵无挂。

如今汉东大小事务都得高育良操心,

衣食住行、工作生活皆要过问。

与书记相比,省长更需务实,

一省近亿人口的生计皆系于他肩头,

整日忙得脚不沾地,无非一个“忙”字。

“去城郊山野别墅,绕开监控。”

短短一句,暗藏玄机。

城郊山野别墅是京州环境最佳的居所,

却也因远离市区被视为养老宅邸,

加之刻意避开监控的举动,

令祁同伟半开玩笑道:

“该不会是赵立春来了吧?这般谨慎。”

此言一出,高育良陡然色变。

他刚获知赵立春抵达的消息,

祁同伟竟一语道破天机。

望着高育良惊愕的神情,

祁同伟余光扫过对方凝重的面色,

不可置信地追问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