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抚好两头老牛后,沈国平才进屋吃饭。
趁着冬天气温比较低,沈国平在接下来的两个多月的时间里,经常去市里,给自行车厂和灯泡厂送野猪肉。
扭亏为盈的自行车厂和灯泡厂习惯吃沈国平送来的野猪肉,偶尔吃屠宰场的猪肉竟然觉得味道差很多,这让屠宰场的人很不满,他们甚至还专门来到自行车厂尝了沈国平提供的野猪肉,发现味道确实比他们的猪肉好,他们哑口无言。
甚至他们专门联系到沈国平,想要收购他手里的野猪肉,奈何沈国平没答应。
“这都是野猪,是我打猎打到的,不是我养的,不能稳定给你们供货,来年再说吧,我会尝试弄点野猪崽子自己养。”
这话可不是沈国平在忽悠屠宰场的领导,而是他真的有这方面的打算。
既然养鱼了,顺便也养养猪,要不是人手不够的话,他甚至还想要养梅花鹿的。
得益于这两个多月不断地卖野猪肉,沈国平口袋里的现金已经有足足两万多块,他给家里留了三千,不是他不想给家里更多钱,而是怕爹娘问起来,钱太多没办法解释。
毕竟附近山上的野猪可没有那么多。
时间很快来到四月下旬,东北的夜间气温已经达到零度以上,白天则是在十七八度左右,这时候积雪早已融化,冷冻了将近六个月的大地也已经解冻。
在东南风送来温暖,地面被吹干,土地里已经可以开始干活了。
沈家分到的土地去年都是种的苞米,所以地里的苞米杆有很多,需要把这些东西都清理干净才能进行下一步。
这个活儿需要点力气,于是沈连宝带着沈国平和赵喜,三个人忙活了整整两天,才把这些苞米杆都收拾干净。
其中小部分被用牛车拉回家,用来做夏天的柴禾以及老牛的口粮,而大部分则是直接烧掉,化为草木灰,而草木灰可以提供一些钾元素。
下一步还需要等一段时间才能进行,翻地太早的话,土壤容易风干,缺乏水分。
赵喜过来干活,沈国平一天给他一块钱,赵悦帮着做饭,她没有工钱,但是有一天三顿饭。
一块钱可不少,叶子健的学徒工资才十八块多,算下来一天还不够一块钱呢。
“这两天咱们先不翻地,先盖个牛棚。”
家里有两头牛,之前冬天的时候,两头老牛临时住在原来放柴禾的棚子里,可是这个棚子面积太小,两头老牛住在里面很挤。
加上柴禾棚子还有一面是敞开的,根本不挡风,老牛在这个时候可是重要的劳动力,绝对不能让它们因为风吹雨淋而生病。
“爹,盖房子得找木匠吧?咱们要不直接盖个大点的下屋,用来养牛,门弄大点。”
“也行!那我去找你四姨夫。”
沈连宝口中的四姨夫,就住在沈家后面邻居的后面,属于村子最北边的一户人家,他家西边还有两家,三家人单独组成一条街。
而这位四姨夫跟沈家的关系并没有多么近,都是拐弯抹角的屯亲,沈国平管这位四姨的母亲叫姑姥。
而这位四姨夫是家传木匠,姓潘。
沈连宝去潘家找人,沈国平则是带着赵喜进屋喝水休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