实际上,他是刚刚看到了,不然还真的忘记了这件事情。
“那你就告诉你爹娘,顺手也挑一个犁,其他的还有要的吗?”
沈国平没有一口咬定,他说道:“我得问问我爹娘,看看他们觉得都需要啥。”
论起干农活,他沈国平虽然不是门外汉,也只能是入门级别,不能跟高手爹娘相比。
说完,他走进仓库里,沈连宝和叶淑玲已经把所有的牛车都看完,他们正在讨论哪一辆牛车更好。
其实这种两轮的牛车,只要车轴和车闸没问题,其他地方都是可以找木匠修补或者重新做的。
“爹,娘,我刚刚问了村长,他说这里的东西都卖,咱家是不是还得买一个犁啊?”
“对对对,有了老牛和牛车,也得有犁才行。”沈连宝这时候也刚刚想起来犁的事,赶紧点头。
“对!还得买个犁。别的东西你去看看,家里没有的话,就都买一份,不过我就拿了五百块钱出来,不知道够不够。”
叶淑玲现在有点后悔,刚才出来的时候,没多带点钱。
“没事,娘,我这挎包里还有两百块钱,都给你,就算是买两头牛都够用了。”
他不说还好,听沈国平这么一说,沈连宝忽然开口道:“其实咱家要是秋天拉地的话,还得买一头老牛才行,不然就指着一头牛干活,容易让老牛累着。”
现在的牛车在秋天拉粮食的时候,都是需要加装车厢板的,这样可以让牛车的载重量大大提升,可这对老牛的力量和耐力也是巨大的考验。
所以,以前村里集体干活的时候,牛车都是一车两牛,这样不仅可以提升牛车运力,还可以减轻老牛的负担。
别以为老牛就不会生病,受伤,牲口要是生病或者受伤的话,更加难以治愈。
因此后来家里养牲口的人家,对牲口的照顾都很上心。
“这,家里的钱再买一头老牛的话,怕是就要花完了,咱家总得留点钱啊,老二还上学呢。”
叶淑玲考虑的更多,她倒不是不赞同再买一头牛。
“娘,咱家先买这一头牛,等今年秋收之前,我肯定能赚到买牛的钱,到时候咱家再买一头牛不就好了?”
“行!大儿子说得对!”
沈连宝觉得沈国平的说法比较靠谱。
“爹,娘,你们挑好了的话,咱们就去交钱,对了爹,咱家的棚子还得给老牛收拾出来,柴禾得换个地方搁。”
他们家里没有专门的牲口棚,别说牲口棚了,他家连个鸡窝都没有,具体倒不是养活不了,而是当时的政策不允许。
“行!先交钱,回去把老二叫上,咱们仨把棚子里的柴禾换个地方就完事了。”
眼看着家里就要多出来一个很重要的劳动力,沈连宝的心里当然高兴。
叶淑玲掌握着财政大权,她去交钱的时候,沈连宝已经带着沈国平开始把看中的东西往牛车上面放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