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9章 聚餐(1 / 2)

晚上七点,汉城大学后街灯火通明,烟火气十足。巴特尔熟门熟路地领着陈豪、周明轩和张伟走进一家名为“西疆阿达西羊肉串烤包子”的店面。

店内装修带着浓郁的民族风情,空气中弥漫着孜然和烤肉的焦香,让人食指大动。他们找到了一个靠里相对安静的位置坐下。

“兄弟几个,能吃辣的嘛?”巴特尔坐下后第一件事就是确认大家的“抗辣”等级。

陈豪和周明轩作为本地人,吃辣是基本功,张伟来自北方,也表示没问题。三人都点了点头。

巴特尔见状,脸上笑容更盛,甚至没问大家想吃什么,直接操着带着口音的普通话,熟稔地朝老板喊道:“老板,一个椒麻鸡,八个羊腰子,二十个羊肉串,二十个牛肉串,一份手抓肉,一份烤羊排,再来一箱大乌苏!辣椒的多多的给!再给份皮牙子!”

三人面面相觑,但谁也没提出异议,或许这就是西疆兄弟点菜的风格,入乡随俗,也图个新鲜。

很快,一整箱绿色瓶身的大乌苏啤酒被搬了上来。巴特尔直接对老板说:“老板,全给我们开了!”

张伟看着那24瓶啤酒,试探性地问:“老巴,待会喝不完咋办?我可听说这乌苏劲挺大的,俗称‘夺命大乌苏’。”

巴特尔哈哈一笑,率先拿起一瓶,仰头“咕咚咕咚”就灌了半瓶下肚,随即畅快地打了个嗝,说道:“怎么会喝不完?在我们那,这都喝不完,只能跟小孩坐一桌!”豪爽之气尽显。

最先上桌的是椒麻鸡。色泽诱人,鸡肉被撕成均匀的条状,浸泡在红油和椒麻汁里,上面还铺着大量的生辣椒段和生洋葱丝。

“快尝尝!这是我们那边的特色!”巴特尔热情地招呼。

周明轩夹了一筷子鸡肉放入口中,咀嚼了几下,眼睛一亮:“嗯!味道确实不错,麻香麻香的!就是……”他指着里面的生辣椒和生洋葱,“这里面配菜为啥都是生的啊?”

“皮牙子和辣椒一熟就没那个冲劲儿和辣味儿了,就得生着吃才够味!”巴特尔解释道,随即举起酒瓶,“来,哥几个,走一个!”

四人酒瓶碰撞,发出清脆的响声,冰凉的啤酒下肚,驱散了夏末的余热,一种轻松和谐的兄弟氛围就此展开。陈豪感受着这久违的、毫无功利色彩的喧闹与热情,心中微暖,这正是他拥有巨额财富后,依然选择回归校园想要寻找的东西——纯粹的人际关系和青春的热血。

一份椒麻鸡在四个年轻小伙子的围攻下,很快只剩下汤汁和些许配菜。

其他的烤串和硬菜制作需要时间,老板也很懂行,按照顺序上菜,避免一下子全上来凉了影响口感。

接下来端上来的是一盘热气腾腾的手抓肉。看着那一大盘只是用清水煮熟,肥瘦相间、滋滋冒油的大块羊肉,以及旁边一小碟简单的蘸料——盐和辣椒面,陈豪、周明轩和张伟三人面面相觑,有些不知从何下手。

巴特尔也不多解释,直接用手夹起一大块带骨的羊肉,蘸了点盐,就塞进嘴里,吃得满嘴流油,然后又猛灌了一大口乌苏,脸上露出满足的神情。

三人有样学样,也尝试着用手抓起羊肉,蘸了点盐放入口中。但那纯粹的、未经太多调味的羊肉本味,对于吃惯了精细烹饪的他们来说,一时有些难以适应,表情都有些微妙。

巴特尔见状,笑道:“吃不惯吧?蘸点辣椒面试试。这边的羊和我们草原上吃天然草长大的羊不一样,我们那边的羊,肉质鲜嫩,膻味轻,就用清水一煮,撒点盐,那个味道就香得很!”说完,他眼中流露出一抹对家乡的怀念。

很快,两大盘堆得满满的肉串端了上来。那肉串的份量再次让三人大开眼界,每一串上的肉块都硕大扎实,铁签子都快撑不住了。(17年时物流没那么发达,运费死贵死贵的,当时用红柳枝的很少。)

张伟咋舌道:“我靠,这肉串也太大了吧!按理说不应该是那种小竹签串着,一口一串的小串吗?”这不怪张伟,在当时的认知里,很多内地的烧烤确实以小串为主。

巴特尔得意地笑道:“你们说的那种,在我们那儿只能叫‘牙签肉’,吃着不过瘾!就得这样的大块肉,烤得外焦里嫩,吃起来才带劲!”

不知不觉,一箱24瓶乌苏已经见了底。巴特尔脸色微红,兴致更高,喊道:“老板,再来一箱!”

此时,另外三人也被这气氛感染,酒精作用下,放开了拘谨,开始真正享受这种大口吃肉、大碗喝酒的酣畅淋漓。

借着醉意,几人之间的聊天也开始变得热烈而无所顾忌。

周明轩好奇地问:“老巴,说真的,你们那边是不是上学都骑马去啊?家里都住蒙古包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