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三爷进屋后,抽了抽鼻子,脸色一沉:“你进过仓库了?”
马小虎矢口否认。黄三爷也不多说,只冷冷道:“明日你下山去吧,我这里留不得你了。”
马小虎求之不得,他早已偷学了几手法术,正想下山一试身手。第二天,他拜别黄三爷,快步下山。走到半路,想起折叠术中有缩地法,便依法施为,果然感觉山路变短,不一会儿就回到了靠山屯。
回村后,马小虎起初还谨慎,只在小事上试用法术。比如去集市,将买来的东西折叠变小,便于携带;需要时再展开。后来胆子大了,开始用这本事谋利。
一次,邻村张财主家嫁女,需要运送大批嫁妆到百里外的婆家。马小虎毛遂自荐,声称有办法让运送变轻松。他当着众人的面,将一箱箱嫁妆折叠成纸片大小,装入怀中,惊得张财主目瞪口呆。到达目的地后,他又将嫁妆一一展开,完好如初。
此事一传十,十传百,马小虎名声大噪,人称“马半仙”。请他帮忙运送货物的人络绎不绝,他收取丰厚报酬,很快富甲一方。
人有钱就变样。马小虎盖起大宅,娶了两房媳妇,整日里吃喝玩乐,渐渐忘了黄三爷“慎用法术”的告诫。他甚至开始用折叠术作弄乡邻,以此为乐。
有一次,他偷偷把村长家的牛折叠起来,藏在树洞里,害得全村人找了一整天。等牛被找到展开后,却变得痴痴呆呆,再也产不出奶来。
还有一次,他和酒肉朋友打赌,竟将村头王寡妇整个折叠起来,塞进瓦罐里,半天才放出来。王寡妇受了惊吓,一病不起,没多久就去世了。村民对此敢怒不敢言。
这年秋天,县里新来了个赵县长,是个留过洋的年轻人,不信鬼神。听说马小虎的“妖术”后,决定亲自查访。
赵县长来到靠山屯,正逢马小虎在集市上炫耀本事。只见马小虎当众将一头肥猪折叠成巴掌大,揣进兜里,引得围观者阵阵惊呼。
赵县长上前道:“马半仙,你这不过是江湖戏法罢了,若真有本事,把我这怀表折叠看看?”说罢掏出块精致的西洋怀表。
马小虎正在兴头上,接过怀表,念动口诀,双手一折,怀表果然变成纸片般薄。赵县长接过“纸片”,仔细查看,啧啧称奇,但随即说道:“这还不够神奇,你若能把自己折叠起来,我才真服你。”
马小虎酒意上头,忘乎所以,大笑道:“这有何难!”当即运功,把自己折叠起来。
就在他身体对折的瞬间,赵县长突然从怀中掏出一面照妖镜——原来他早请了高人指点,专破邪术。镜光照射下,马小虎惨叫一声,折叠状态的法术被破,却无法完全恢复原状,身体卡在半折状态,腰弯成直角,再也直不起来。
围观人群见状,先是惊骇,继而爆发出阵阵嘲笑。马小虎羞愤交加,挣扎着爬起,狼狈逃回宅中。
自此,马小虎成了驼背,人称“马驼子”。他试遍各种方法,都无法恢复正常形态。更糟的是,折叠术也失灵了,那些靠法术获得的财富,渐渐散尽。两房媳妇卷了剩余财物跑了,仆从四散,大宅也抵了债。
穷途末路之际,马小虎想起黄三爷,决定回山求救。他拖着残疾的身体,艰难地爬上山,找到那处山坳。小木屋还在,黄三爷正在门前晒药草,仿佛早已料到他会来。
“仙家,我知道错了,求您救救我!”马小虎跪地哭诉。
黄三爷叹了口气:“当初我让你磨性子,你却偷学法术;我让你慎用,你却滥用欺人。这折叠术本是方便修行之技,你却用来满足私欲。如今遭此报应,乃是天理。”
马小虎磕头不止:“我愿意重新做人,求仙家给我改过的机会。”
黄三爷沉吟片刻,道:“也罢,看在你爹面上,我给你指条明路。你这身子是恢复不了了,但可借此磨砺心性。今后你若真心行善,或许还有转机。”
说罢,黄三爷从屋里取出一根特制的拐杖递给马小虎:“你拿着这拐杖,云游四方去吧。遇见需要帮助的人,就伸出援手。记住,法术不是谋利的工具,而是修心的途径。”
马小虎接过拐杖,忽然感觉这拐杖有种奇异的力量。他拜别黄三爷,蹒跚下山。
自此,靠山屯少了个马半仙,江湖上却多了个驼背的行善者。有人说在发大水的河边,见过他用拐杖一点,洪水便分流而过,救了一村百姓;也有人说在瘟疫流行的地区,见过他折叠草药,瞬间送至需要的人手中。
奇怪的是,随着他行善越多,那驼背似乎渐渐挺直了一些。有人问他为何变化,他只是笑笑:“折叠不只是形状,更是心境。当初我折叠的是贪欲,如今展开的是本心。”
至于他最终是否完全恢复,又是否真正悟道,那就无人知晓了。只知后来战乱频仍,乱世中的人们,偶尔还会提起那个驼背行善者的传说,说他总在人们最需要帮助时出现,施以援手后又悄然离去。
而长白山下的老人们至今还会告诫后生:山里的仙家,惹不得也求不得,脚踏实地才是正理。那后山的山谷,如今再也找不到小木屋的踪迹,仿佛它从来就不曾存在过一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