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57章 常县长与常仙爷(2 / 2)

胡庸嘿嘿一笑:“常县长不必紧张。若真有狐仙,倒是好事一桩。省里大员最信这些仙家之事,若你能引荐一番,让我也沾些仙气,不但既往不咎,还能保你官运亨通。”

常县长心知胡庸不怀好意,推脱道:“特派员说笑了,世上哪有什么狐仙鬼神之事...”

话音未落,忽闻窗外传来朗朗笑声:“县长公何必隐瞒?特派员既想见贫道,何不直说?”

但见门窗自开,一位白衣秀士飘然而入,正是常清风。他朝胡庸拱手道:“贫道修炼五百年,今日得见特派员,三生有幸。”

胡庸吓得酒醒大半,战战兢兢道:“你、你真是狐仙?”

常清风笑道:“特派员不必害怕。贫道虽非人类,却知礼仪廉耻。今日特来,是想与特派员做笔交易。”

胡庸闻言,贪念顿起:“什么交易?”

常清风道:“贫道可赠特派员黄金百两,仙丹一枚,服之可延年益寿。只求特派员回省后,莫要再追究沂山县水源之事。”

胡庸眼珠一转:“黄金百两?仙丹一枚?这条件倒也不错...不过,我怎知你是不是骗我?”

常清风从袖中取出一个布袋,倒出十锭金元宝,又拿出一个玉瓶:“这是定金。仙丹需待特派员离开沂山县时方能奉上,否则仙气外泄,功效大减。”

胡庸摸着金元宝,眉开眼笑:“好说好说!仙长如此诚意,胡某自然从命。”

常清风又寒暄几句,便化作清风而去。胡庸得了金子,对常县长态度大变,次日便离开沂山县,说回省里复命。

常县长心中不安,当夜又梦到常清风。梦中狐仙笑道:“县长公不必忧虑,三日后自见分晓。”

果然,三日后省里传来消息,胡庸返程途中马车失控,坠入悬崖。奇怪的是,同车行李尽数损毁,唯独一个玉瓶完好无损,里面却非仙丹,而是一张字条,上书“贪官当诛”四字。

省府官员见状大惊,暗中调查胡庸劣迹,发现他贪赃枉法之事不胜枚举,便不再追究此事。常县长因治理沂山县有功,反得嘉奖。

自此,常清风再不现身,但沂山县依旧风调雨顺。常县长在任三年,离任时百姓夹道相送。行至城外三里亭,忽见一位白衣秀士执壶相候。

“县长公今日离任,贫道特来送行。”常清风笑道,“公在任三年,清正廉明,造福一方。今日一别,不知何日再会。”

常县长感慨道:“常仙爷三年来暗中相助,明德感激不尽。只是有一事不明,那胡特派员之死,可是仙爷所为?”

常清风摇头道:“非也。贪官自有天收,贫道不过略施小计,让他原形毕露而已。”说罢取出一枚玉佩赠与常县长,“此物可保平安,望县长公前程似锦。”

常县长接过玉佩,再抬头时,常清风已不见踪影。只有一阵清风掠过,带来远处荷塘的清香。

后来常明德调任他处,总是将这段经历深藏心中。唯有人见他每月十五必设清水鲜果,书房中总挂着一幅“清风明月”字画,落款处不是人名,而是一枚狐爪印迹。

沂山县百姓不忘恩德,在后山立了一座常仙祠,香火不绝。据说心诚者偶尔能见一位白衣秀士显灵指点迷津,但若问其姓名,只笑而不答,化作清风而去。

这便是常县长与常仙爷的一段仙缘,至今仍在沂山一带流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