胡老者打断道:“那赵老三贪心不足,合该有此一劫。你虽未踏入市集,但已被它们盯上,若不设法化解,只怕难逃厄运。”
崔老五扑通跪地:“胡老哥救命!”
胡老者扶起他:“你我相遇即是有缘。实不相瞒,我非凡人,乃是长白山修行的一只狐仙。那鬼市乃是阴阳交界之处,宝塔更是镇压邪祟的法器。赵老三贪图宝物,触犯禁忌,已遭天谴。你虽无大过,但既被它们看见,它们必会纠缠于你。”
崔老五冷汗直流:“这该如何是好?”
胡老者从袖中取出一道黄符递给崔老五:“此符可保你三日平安。你速回村中,准备三牲祭品,于明日午夜在村口老槐树下摆香案祭拜山神。届时我会前来助你。切记,途中无论谁叫你,切不可回头!”
崔老五千恩万谢,接过黄符贴身藏好。胡老者身影一晃,化作一道白光消失在山林中。
崔老五不敢耽搁,连夜下山。一路上,他总觉得背后有人跟随,有时是赵老三的声音呼唤他,有时是已故亲人的哭诉,有时是陌生女子的轻笑。他牢记胡老者的叮嘱,紧咬牙关,绝不回头。
天亮时分,崔老五终于回到靠山屯。村民见他面色惨白、魂不守舍,纷纷询问。崔老五只推说在山中受了风寒,匆匆回家准备祭品。
消息很快传开,村里最有见识的李老先生听说后,拄着拐杖来找崔老五:“老五啊,你实话告诉我,是不是在山上撞邪了?”
崔老五见瞒不住,便将鬼市经历一五一十道来。李老先生听罢,面色凝重:“那胡老者说得不错,咱们这长白山自古就是仙家修行之地,有仙必有鬼。你说的鬼市,我年轻时也曾听祖辈提起过,说是清末时有个樵夫误入鬼市,再也没回来。”
他顿了顿,又道:“不过你遇到的胡老者,听起来像是咱们这一带常说的胡仙(狐仙)。胡仙有善有恶,这位肯出手相助,想必是修功德的善仙。你按他说的做,应当无碍。”
崔老五心下稍安,在李老先生帮助下备齐了三牲祭品。
次日午夜,崔老五在村口老槐树下摆好香案,点燃香烛,虔诚跪拜。子时一到,忽闻一阵异香扑鼻,胡老者悄然出现在香案前。
胡老者审视祭品,满意点头:“心诚则灵。今夜鬼市再现,我需借这些祭品与它们谈判,化解这段恩怨。你随我同去,但切记不可离开我身边三步之外。”
崔老五战战兢兢地跟着胡老者重返深山。果然,鬼市再次出现,只是这次市集上的“人”个个面色不善,死死盯着崔老五。
胡老者毫无惧色,走到市集中央,朗声道:“山野狐仙胡十七,拜会鬼市诸位。崔老五乃我庇护之人,前日无意冒犯,特备薄礼致歉,望诸位高抬贵手。”
市集中走出一位身着前清官服的老鬼,冷笑道:“胡仙家好大的面子!那赵老三触犯禁忌,魂飞魄散是罪有应得。但这崔老五窥探我族秘密,岂能轻易放过?”
胡老者不卑不亢:“崔老五虽有过失,但心性纯良,平日积德行善,山神可鉴。若诸位执意为难,休怪我将此事上禀天听,请天庭定夺。”
老鬼闻言色变,沉吟片刻道:“既然胡仙家作保,我等可以网开一面。不过有个条件:崔老五需每年此时备礼祭拜,连祭三年,方可彻底了结此事。”
胡老者看向崔老五,崔老五连忙点头答应。
老鬼又道:“此外,你需立誓,永不将鬼市秘密外传,否则必遭天谴。”
崔老五当即对天发誓。老鬼这才满意,挥手示意市集散去。转眼间,鬼市与宝塔消失无踪,仿佛从未存在过。
胡老者对崔老五道:“此事已了,你可安心回家了。记住誓言,多行善事,自有福报。”说罢化作一只白狐,消失在夜色中。
崔老五回到村中,遵照诺言连祭三年,从此平安无事。他更加乐善好施,深受村民敬重。只是有人问起那晚详情,他总是笑而不答,只提醒后生:深山采药,切记尊重山规,不可贪心冒进。
据说,后来有个外乡人不信邪,执意要在月圆夜去寻找鬼市宝塔,结果一去不返。村民都说,这是山神爷的警示,靠山吃山,更要敬山。
而关于那位胡仙家的传说,则在靠山屯一代代流传下来。有人说曾在月夜见到一只白狐蹲坐在山巅,对着明月吐纳;也有人说家中有人重病时,会梦见一位胡须老者送来草药,服下即愈。
崔老五活到八十高龄,无疾而终。临终前,他告诉子孙:“山中有仙亦有鬼,做人要本分,心要正,遇到奇事莫贪心,自有仙家护善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