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5章 借运狐仙(1 / 2)

民国初年,东北长白山脚下的靠山屯里,有个叫吕老四的穷猎户。这人三十出头,生得五大三粗,满脸络腮胡子,一双眼睛却总是滴溜溜转着,透着几分精明算计。他祖上本是关里人,逃荒到此地落了脚,几代人都靠打猎为生。

这年冬天格外寒冷,大雪封山整整两个月,吕老四家里早已揭不开锅。他那病怏怏的媳妇躺在炕上咳个不停,五岁的儿子饿得嗷嗷直哭。吕老四一咬牙,不顾老猎户们的劝阻,执意要进山碰碰运气。

“你这是找死啊!”村里的老猎头赵大爷拦着他,“这大雪天的,山里不光有饿急眼的牲口,还有...那些东西呢!”

吕老四啐了一口:“横竖都是个死,饿死不如搏一把!”

他背着祖传的老猎枪,深一脚浅一脚地进了山。茫茫雪原上连个兔子的脚印都看不见,吕老四越走心越凉。眼看天色渐晚,他正打算往回走,忽然听见不远处传来一阵奇怪的声响。

循声望去,竟见一只通体雪白的狐狸后腿被兽夹夹住,正拼命挣扎。那狐狸与众不同,额间有一缕火红色的毛,宛如一簇跳动的火焰。更奇的是,它看见吕老四也不惊慌,反而停下挣扎,一双黑溜溜的眼睛直直地盯着他,竟似有几分祈求之意。

吕老四本想着这狐狸皮能卖几个钱,可走近一看,心里却是一动。他想起祖辈说过,长白山里的狐狸颇有灵性,尤其是这种异色的,多半是修炼已久的仙家。若是救了它,说不定...

想到这里,吕老四连忙上前,费力掰开兽夹。那白狐脱困后并不立即逃走,反而人立而起,前爪合拢,像人作揖般朝吕老四拜了三拜,这才转身消失在雪林中。

吕老四空手而归,被媳妇埋怨了一通。夜里他翻来覆去睡不着,忽听窗外有叩击之声。开门一看,门外空无一人,只有地上放着两只肥美的野兔。吕老四大喜,以为是哪个老猎户接济,连忙拿进屋去。

自此之后,吕老四家怪事连连。先是家里米缸总也吃不完,明明见底了,第二天又莫名其妙满了;接着他上山打猎总是收获颇丰,好像那些野物自己往他枪口上撞似的;最奇的是他媳妇的病竟渐渐好了,苍白的脸上有了血色,还能下炕干活了。

村里人都在背后议论,说吕老四怕是撞了大运。只有赵大爷眯着眼睛抽着旱烟,幽幽地说:“怕是遇上‘报恩’的了。”

果然,一个月后的夜里,吕老四梦见一个白须老者。老者自称姓胡,说吕老四救的是他的后辈,为报恩情,可保佑吕老四三年富贵。

“但有三件事需牢记,”老者神色严肃,“一不可贪得无厌,二不可道破天机,三不可负心忘义。三年后的今日,我自来取回报酬。”说罢化作白狐离去。

吕老四惊醒后,将信将疑。谁知从此以后,他运气好得惊人。上山必有所获,种的庄稼比别家多收三五成,甚至走路都能捡到钱袋。不过一年光景,吕家就从最穷的猎户变成了屯里的富户,盖起了青砖大瓦房,买了几十亩好地。

暴富后的吕老四渐渐忘了本分。先是嫌弃结发妻子貌丑,娶了一房年轻漂亮的小妾;接着又学会了抽大烟,整天吞云吐雾;后来更是与镇上权贵勾结,欺压起昔日帮过他的乡邻。

赵大爷劝过他几次:“老四啊,别忘了本分!仙家报恩最忌贪心负义!”吕老四却嗤之以鼻:“什么仙家不仙家,那是我吕老四自己有本事!”

第二年头上,吕老四已成了靠山屯一霸。他强占了赵大爷家的林地,气得老爷子一病不起。这天夜里,吕老四又梦见白须老者。老者叹息道:“恩公已犯两忌,贪得无厌且负心忘义。若再不知悔改,大祸将至矣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