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文博哪里肯依,再三恳求。素素只是垂泪不语,鸡鸣时分,黯然离去。
次日,李文博想起村中有个张老汉,年轻时曾做过道士,懂些法术,便前去求助。张老汉听罢,捻须叹道:“此狐已有道行,本不该与凡人相恋。既然情根已种,强留无益,反招祸端。我有一计,或可一试。”
张老汉交给李文博一道符咒,嘱咐道:“后日午时,你将此符贴于门后,闭门不出。任门外有何动静,切不可应声开门。若能熬过午时三刻,或可留住你那狐仙娘子。”
李文博接过符咒,再三拜谢。
第三日午时将至,李文博依言将符贴好,闭门不出。初时门外寂静无声,将至午时,忽闻狂风大作,飞沙走石,打得门窗砰砰作响。
门外有人高喊:“李文博!开门!村中失火了!”
李文博一惊,正要开门,忽想起张老汉嘱咐,强自忍住。从窗缝望去,哪有火情?分明是妖风作祟。
片刻后,风势稍歇,又闻素素凄厉哭喊:“文博救我!他们要将我打回原形!”
李文博心如刀绞,几乎把持不住,指甲掐进掌心,鲜血直流,才勉强忍住不开门。
忽然间,风停声息,一片死寂。午时三刻已过,李文博松了口气,以为难关已过。正要开门,忽闻老者在门外笑道:“好个痴情种子,竟能抵住诱惑。可惜啊可惜,你道行太浅!”
话音未落,轰隆一声巨响,房门洞开,符咒化作飞灰。一个青袍老者站在门外,仙风道骨,目光如电。素素跟在他身后,泪眼婆娑,欲言又止。
“人狐殊途,强求无益。”老者冷声道,“你若真心待她,就当放手,让她继续修行,否则百年道行毁于一旦,你忍心吗?”
李文博闻言,如遭雷击,看着素素凄楚面容,终于长叹一声,挥了挥手:“你去吧,莫误了修行。”
素素跪地三拜,随老者离去。临行前,回头望了李文博一眼,目光中有无限眷恋。
此后,老宅再无怪事发生。李文博在村里又住了月余,整理完资料,便返回省城。临行前,他将老宅托付给张老汉照看。
次年春天,李文博收到张老汉来信,说老宅院中那株百年槐树,不知为何枯死了。枯死的树干上,常有一只白狐徘徊不去,见人也不躲闪,眼中似有泪光。
李文博读罢信,长叹一声,取出素素昔日留下的一方丝帕,久久不语。
村里人后来传说,每逢月明之夜,老宅中仍会传出若有若无的谈话声,像是两个知音人在月下畅谈,直至鸡鸣方息。
而李文博终身未娶,晚年回到老宅居住,潜心着述,写成《华北狐仙考》一书,成为研究民间狐仙文化的重要文献。书成之日,有人见他对着院中枯树饮酒独酌,似是与人对饮,谈笑风生。
次日清晨,家人发现李文博安详离世,手中犹握着一方白色丝帕,脸上带着平和笑容。
那方丝帕上,绣着一只栩栩如生的白狐,眼中似有泪光,在晨光中微微闪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