交易迅速完成。“暗影”的人员驾驶着伪装的民用货车,载着这批来自北约的“废品”,悄无声息地消失在黑暗的林区道路上。沃伊切赫和他的手下则驾驶着空载的军用卡车,沿着另一条路线返回基地,所有的交接记录都将被完美地篡改为“已移交回收公司并完成销毁确认”。
几天后,这批特殊的“废品”被分散运输,最终通过伊万娜掌控的复杂物流网络,一部分流入了摩尔多瓦的仓库进行初步分拣和评估,另一部分则被直接运往了非洲的“铁砧”基地。
在“铁砧”基地,一个临时组建的、由“电工”托马斯·雅各布负责的技术小组,接手了这批装备。他们搭建起一个简陋但功能齐全的维修工作台,堆满了各种工具、测试仪器和备用零件。
工作台上,一台外壳碎裂的pRc-152电台被小心翼翼地拆开。托马斯戴着防静电手环,用精密工具检查着内部电路。“主板完好,加密模块没有被物理破坏……只是屏幕和外壳需要更换。”他一边操作,一边对身旁的克伦斯基说道,“我们可以从黑市上搞到兼容的备件,或者……让奥尔洛夫博士想想办法,看看能不能用他的3d打印机复制一些非核心部件。”
旁边,几名有电子维修背景的队员正在尝试修复那些AN\/pVS-14夜视仪。更换老化的电池仓,清洁光学镜片,测试成像管的性能。虽然无法恢复到全新状态,但让它们重新投入使用,并无太大问题。
那些破损的防弹插板,则被集中起来。帕维尔·诺瓦克拿起一块边缘有裂痕的IV级钢板,用力掰了掰,咂咂嘴:“这玩意儿,就算有裂纹,挡个步枪弹也比咱们现在用的那些强。”他们计划将这些插板进行筛选,损伤轻微的继续使用,损伤严重的则集中起来,看看是否能作为其他用途,或者由奥尔洛夫研究其材料构成。
克伦斯基看着这些正在被“赋予第二次生命”的北约装备,冷硬的脸上看不出太多表情,但他很清楚这些东西的价值。更清晰的夜视能力意味着夜间作战的优势;更可靠的通讯意味着更高效的指挥和协同;更好的防护意味着更低的伤亡率。这些都是能直接转化为战场胜算的东西。
“尽快完成翻新和测试。”克伦斯基对托马斯说道,“优先配给侦察小组和突击小队。”
“明白,头儿。”
与此同时,在远东基地,陈默收到了素察关于此次交易和装备翻新进展的详细报告。
“通过伊万娜的渠道和克伦斯基的旧关系网,我们成功建立了一条获取北约退役\/报废制式装备的隐秘途径。”素察总结道,“虽然目前数量有限,且多为二手或残次品,但其技术标准远高于我们现有的同类装备。初步评估,此举可小幅但持续地提升我方一线作战单位的技术装备水平。”
陈默的目光扫过报告上列出的装备清单和翻新评估。他看到的不仅仅是几具夜视仪或几部电台,而是一种可能性——一种逐步削弱对手技术优势,并利用对手体系漏洞武装自己的可能性。
“扩大来源。”陈默下达指令,“不仅仅是波兰。尝试通过类似模式,接触其他东欧北约成员国(如捷克、匈牙利、罗马尼亚)的相关人员。目标可以更广泛,包括单兵医疗装备、光学瞄具、甚至是一些‘训练损耗’的轻武器零部件。”
“风险在于,频繁动作可能引起北约内部安全机构的注意。”素察提示。
“控制频率和规模。伊万娜应该懂得如何把握分寸。”陈默语气平淡,“将这些翻新后的装备,与奥尔洛夫的技术改进相结合。我们需要的是适合我们自身作战体系的、融合了东西方优点的装备,而不是简单的模仿。”
“指令已记录。将协调伊万娜及技术团队执行。”
陈默关闭了报告界面。这条新的补给线,如同在“暗影”日益庞大的躯体上,又植入了一条虽纤细却至关重要的血管,开始输送来自另一个体系的“养分”。它预示着,“暗影”的武装力量,正在从一支依赖苏系遗产和黑市拼凑的杂牌军,向着装备更精良、技术更全面、来源更多元化的方向悄然演变。
而这背后,是金钱对制度的腐蚀,是阴影对光明的渗透,也是陈默那冰冷目光注视下,永不满足的扩张欲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