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心渐渐安定下来,开始真正将这片新的家园视作归宿,听从村寨中管理官兵的命令,投入到热火朝天的开荒生产中。昔日杂草丛生、乱石遍布的河谷,被一片片开垦出来,翻出带着湿气的泥土,播下了冬麦的种子,孕育着来年的希望。
吕蒙骑着马,逐一巡视这些新立的村寨。看着田野里已然泛青、顽强生长的麦苗,听着村落中传来的鸡犬之声,他的脸上露出了欣慰之色。
返回阴平城时,望着那焕然一新、旌旗招展的城墙,一股强烈的成就感从心底油然升起。
阴平,这片曾经的化外之地,在他的手中,正以肉眼可见的变换模样。城防坚固,道路初通,村寨林立,田野渐开,生民安居……这一切,总算没有辜负大王的期望与破格重用。
他觉得自己对得起怀中那卷沉甸甸的王命诏书,对得起从汉中源源不断运来的钱粮之物,也对得起从武都郡辛苦牵来的那些用于耕作的牛马。这一切的支持,才使得阴平的开发得以顺利进行。
踏入城中那座临时充作太守府的官署,看到已有身孕、正在院中缓步的妻子杨氏,吕蒙心中更是涌起一股温情与责任。
他轻抚着妻子微微隆起的小腹,思绪却飘向了更远的地方。他渴望建立更大的功业,不仅是为了报答君恩,一展个人抱负,更是为了给这个即将出世的孩子,挣下一份足以安身立命、光耀门楣的家业。
吕蒙心中暗自想到,朝堂筹划已久的北伐之战,时间应该不远了。
明国自上一次大举用兵后,已休养生息近两年。各地的作坊日夜赶工,兵甲器械正在逐步换装充实。
从汉中转运至阴平的那些新式铁甲、皮甲以及兵器,便是明证。这些甲胄防御力更佳,重量却减轻了不少,将士穿戴起来更为灵活,无形之中提升了战力。
以往那些需要回炉重造的破损刀枪,如今后勤之人甚至都懒得回收,直接交由盐铁司辖下的铁匠铺打造成农具,售卖或分配给百姓使用。无不再说朝堂的钢铁产量、品质都已今非昔比。
再看民生,据朝堂下发各郡的邸报所示,明国治下各州郡,除个别遭遇灾害之地外,近年粮食收成普遍不错。
连往年饱受大旱之苦的关中与兖州,也缓过了气,连续两季获得了不错的收成。
若非国库充盈,官仓储备了无数粮食,近在咫尺的汉中也不可能如此持续不断地向阴平、武都二郡输送粮草。仅靠与蜀国那边有限的边境贸易换取的些许粮食,是远远不够支撑两郡军民用度的。
这段时间的积蓄,想必已足够支撑一场大战。北伐,或许就在秋后之后。
想到这里,吕蒙心中又不免泛起一丝焦虑与遗憾。自己奉命镇守这西南边陲的阴平郡,主要职责是防御及开拓,注定无法参与即将到来的、波澜壮阔的北伐之战了。
届时,大王若一举扫平袁、曹,统一天下,登基为帝,论功行赏之时,自己的资历恐怕难以与那些北伐前线浴血奋战的文武重臣相比,功勋簿上自然也要逊色一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