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昭点头:“待天下一统,大王必当经营西域,再现汉武雄风。”
诸葛亮听着二人交谈,默默记在心中。他知道,这些国家大政,将来都可能与自己相关。
多日赶路,一行人抵达武威。在此休整一日,补充粮草,继续东行。越往东,人烟越密,村庄越多,田野间可见农民忙碌身影。明国治理下的凉州,正逐渐恢复生机。
途中,贾诩不时考较诸葛亮军政事务,发现这少年不仅学识渊博,而且见解独到,不禁对张昭感叹:“此子假以时日,必为国之栋梁。”
张昭笑道:“所以大王破格让孔明入府听政,正是要培养于他。”
诸葛亮谦逊回应:“二位先生过奖,亮当继续努力。”
又经近月跋涉,一行人终于抵达长安。此时已是深秋,农人忙着翻耕土地播下冬麦。
长安城巍峨壮观,城墙高耸,旌旗招展,尽显明国国都气象。
在长安休整数日后,他们继续东行,经潼关,过洛阳,最终抵达阳翟。
此时已是冬天,但明国的都城依然热闹非凡,街市繁荣,人流如织。
回到阳翟的第二天,诸葛亮便接到明王诏令,特许他参加明王府军政会议。他知道,一个全新的时代,正在他面前展开。
而此刻的河西,陈到正率领稽私军巡视边关,严守走私通道,同时悄悄收集西域情报,为明国未来的西进大业做准备。
河西四郡的盐池在朝廷委派的官员管理下,有序生产,凉州百姓终于吃上了平价盐,明国的惠民之策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。
张昭、贾诩的河西之行划上了圆满句号,但明国统一天下的征程,才刚刚开始。
外面雪花飘落,明王府内外被魁梧、凶悍的府卫警戒起来,波彦召集各府各部各司重臣商议密事,防止消息走漏。
主殿内,陆陆续续到来的众人,脱下厚重防寒的外衣,找到自己位置坐下,开始交头接耳,讨论此次议事缘由。
在众大臣后面,波昶、波曦、波昭三兄弟及诸葛亮一些被特许前来听政的英年才俊,安静坐着,听着诸位大臣的高论,长了不少见识。
一声高喝,“明王到。”
大殿瞬间安静下来,每人整理衣冠出列行礼。
待波彦坐下。
群臣高呼:“拜见大王,大王万年。”
“哈哈,诸位免礼,快快入座,明国疆域越来越广,难得有如此一聚。”
就在众人返回座位之时,有几人身着甲胄,上前跪下,向波彦请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