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再者,学堂里的先生也教导过,收获的粮食最忌遇水受潮,一旦保管不善,极易发霉变质。而发霉的粮食,人是万万不能食用的,否则会生病。”
“安安现在也真正明白了,为何农人总要顶着这般炎炎烈日抢收抢晒,就是为了能及时将粮食晒干,便于储存,确保大家日后能有干净、饱满的粮食果腹,度过寒冬与青黄不接的时节。”
“嗯,说得好!”波彦眼中赞赏之意更浓,“安安不仅能学以致用,更能体恤农人之艰辛,知晓民生之根本。这番见识,不负平日所学。回去之后,阿父定要好好给尔一份奖励,以资鼓励。”
一旁年纪较小的波慧,听到父王要单独奖励阿姊,立刻也凑上前来,仰着小脸,带着几分急切于邀功的语气说道:
“父王,父王!还有慧慧呢!还有静静阿姊她们!我们几个也没有偷懒哦!我们拣了好多好多掉在地上的粟穗呢,加起来都快装满一大筐了!”
“大兄之前就叮嘱过我们,收割时难免有遗落,这些掉落的粟穗同样珍贵,见到了就一定要拾起来,不能浪费。我们几个可是跑遍了附近好几块已经收割过的田地,仔仔细细地把那些散落的粟穗都捡回来了!”
她口中的静静阿姊,以及一同捡拾粟穗的其他女孩,正是波彦当年在宛陵时收养的那十几个孤儿中的几位养女。
时光荏苒,昔日的懵懂孩童如今已渐渐长大成人。波彦对待这些养子养女,与亲生子女并无二致,极其看重他们的教养与前途。
男孩不仅要学习经史子集,还需练习武艺,文武兼修。女孩则学习诗书礼仪、女红持家,乃至一些基本的账目管理,力求让他们将来都能成为有用之才。
其中,年纪最长的养子波朗,早已追随在大将张辽身边学习兵法韬略,在军中历练已有不少时日。
他作战勇敢,颇有谋略,立下了不少军功,如今已凭借战功升任屯长一职,独自统领一部人马。
此前,波彦领大军攻伐袁术、进取中原的关键时期,为求顺利招降并稳定猛将吕布,实现兵不血刃地接收吕布手中掌握的兖州三郡之地,波彦经过深思熟虑,促成了波朗与吕布之女的婚事。
两家结为秦晋之好,这桩政治联姻果然起到了关键作用,使得吕布最终下定决心归顺明国。如今,波朗与吕布之女的婚期已近,波彦这个义父更是毫不吝啬,特意将阳翟新城中一处精致宽敞的宅院赐予他们,作为小两口的新婚居所,以示恩宠。
说起来,因为这门亲事,波彦与昔日号称飞将的吕布,如今倒成了实实在在的亲家。吕布投诚波彦之后,许是经历了太多颠沛流离,也或许是看清了时势,或是被波彦曾经一招打败,倒也颇为识趣。
除了战时奉命领军出征,渴望凭借战功获得赏赐,平日闲暇之时,他并不主动沾染兵权,多数时间竟是待在家中,不是练武,就是与妻妾相伴,趁着未老致力于造人大业。
归顺波彦,对吕布而言,无疑是找到了一个足够强大、稳定的靠山,也彻底结束了他多年来东奔西跑、四处寻找立足之地的狼狈生涯。
他的家眷终于得以安顿下来,过上安稳富足的生活。
经过这一两年的将养,原本因奔波而亏空的身体也调养得宜。其正妻严氏与那位有着倾城之貌的爱妾貂蝉,在吕布辛勤耕耘下,竟先后传出喜讯,俱都有了身孕。
这可把吕布乐坏了,接连摆了好几场宴席,广邀同僚好友庆祝。他更是亲自给昔日好友、如今的同僚兼女儿媒人张辽,送去了一封情真意切、长达数页的感谢信,并附上百金作为谢礼,甚至还扬言,待儿子出生后,定要让他拜张辽为义父,以续两家之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