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华的声音愈发激昂,他伸手指着亭外那片繁忙而祥和的田野:“再看如今之明国!在大王治下,政通人和,百业渐兴。昔日流离失所之民,今日皆能分得田地,安居乐业。再无饿殍遍野,再无易子而食!”
“每日里,都有新的工坊建立,新的技艺传出,人们能做的事情越来越多,无论是读书、务农、做工、经商,各行各业都需要有才能之人,只要肯努力,皆有出头之日。可谓是人人皆有盼头,未来皆有希望前程!”
他的话语充满了感染力,连周围的亲卫们都听得心潮澎湃。“若论神迹,阿父身受七枪而不死,可称人体之神迹。”
“然大王,挽狂澜于既倒,扶大厦之将倾,解万民于倒悬,开创这太平盛世之基业,让千万黎民百姓得以活命,得以温饱,得以有尊严、有希望地生活下去!这,才是真正的人间神迹!小子听闻,大王治下,家家户户为感念大王恩德,皆自发为您设立生祠,日夜祈福。在大伙心中,大王才是那行走在人间的真神!要说神迹,大王才是神迹。”
波彦听着周华这番情真意切、又带着年轻人特有激昂的颂扬,先是微微一愣,随即忍不住放声大笑起来:“哈哈哈哈!好个小周华,这张嘴啊,真是比汝父亲周仓会说话多了!他当年要是能有尔一半会说话,孤也不用老是替他着急,光会埋头打仗了!”
笑声在凉亭中回荡,洋溢着属于当下的欣慰与希望。
亭外,田野间的忙碌依旧,农人的笑语声、孩童的嬉闹声,与凉亭内的笑声融汇在一起,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而充满希望的画卷。
这时,两匹快马追来。
一声急切声音传来:“前面可是大王,鄱阳郡有急报传来。”
周华与刘开等人快速警戒起来。防止来人冲撞到波彦。
传信之人勒马停住,两人翻身下马。其中一人从马上取出两个锦盒。
两人在刘开亲自搜身,检查信印后,确认无危险,将人带到波彦面前。
“拜见大王,大王万年。”
波彦急于问道:“鄱阳有何要事?”
拿着锦盒的人回道:“回禀大王,吾奉太守之令前来向大王送来喜讯,吾赶到阳翟得知大王南下汝南。又一路追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