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想起父亲波才在颍川领众黄巾起义的艰难岁月,那时兵器匮乏,将士缺乏操练,大多黄巾手中只有一把简陋的农具作为兵器,被大汉朝廷左中郎将皇莆嵩逼得退往会稽,何曾想过有朝一日能拥有如此精湛的冶铁技艺?
“大王已经连续操劳多日,该休息了。”贴身侍从小声提醒。
波彦点点头:“是啊,是该休息一下了,基本大事最近已经安排妥当,也是该轻松一下,把朝政交给朝臣,孤好好出门游玩一下。准备车驾,休息一晚,明日孤要前往汝南,接回家人。”
“大王要亲自去?”侍从有些惊讶。
“当然要亲自去。”波彦望向远方,眼中流露出难得的温情,“家人团聚之事,岂能假手他人?一年多没见,怪思念的。”
侍从躬身应道:“臣这就去准备。”
波彦转身走回殿中,开始安排离开阳翟期间的事务。
他召来几位重臣,详细交代各项政务,特别叮嘱要密切关注凉州局势,一旦汉中兵马到达,立即用兵,务必彻底铲除那些霸占盐池的豪强势力。
“盐铁专营乃国之根本,不容任何人挑战。”波彦语气坚定,“此次行动要快、要狠,让天下人都看清楚,与朝堂作对的下场!”
“臣等明白!”众臣齐声应道。
安排妥当后,好好休息了一晚,第二日,波彦换上一身便服,带着数百精锐亲兵,悄然离开阳翟,向汝南方向而去。
沿途他看到田野中劳作的百姓,村庄中升起的炊烟,心中涌起一股暖意。这一切的辛苦付出,不就是为了让百姓过上安稳日子?实现自己的王图霸业!
“加快行军。”波彦对亲兵队长周庆说道,“早点见到家人,一年多没见,安安他们肯定长大不少”
马蹄声声,数百精骑在官道上疾驰,扬起一路尘土。波彦一边赶路,心中却已在规划着明国的未来,安定凉州、增加朝堂收入、改善民生、统一天下……任重而道远啊!
与此同时,赵铁等人已经到达第一处铁矿,开始指导当地工匠改建高炉,实施新的冶铁工艺。这些当地的工匠听说这是大王亲自改进的冶铁技艺,无不欢欣鼓舞,干劲十足。
“大家加把劲!”赵铁高声鼓励,“吾等要炼出最好的钢铁,为明国的强盛贡献力量!大王说了不吝赏赐,可为吾等这些人庆功立传。”
“不过吾赵铁还是要提醒诸位,注意保密这新的冶铁技艺,不得外泄,说出一字都是灭三族的罪。”
铁矿场上,炉火熊熊,映红了每一个工匠充满希望的脸庞。在这片火光的照耀下,一个强大的明国正在崛起,而这崛起的力量,正是来自于千千万万个像赵铁这样默默奉献的普通人。
而在赶路的波彦或许不会知道,他的一句庆功立传,不仅改变了一群工匠的命运,更点燃了无数匠人心中的希望之火。
从此,明国的大部工匠不再视自己所做之事为单纯的谋生手段,而是将其视为报效国家、光耀门楣的大事。
这种观念的转变,将在未来催生出更多技艺革新,推动明国走向前所未有的繁荣强盛。
波彦在中原平坦的大地上,向着汝南疾驰。
在那里,有他许久未见的亲人,有他内心最柔软的牵挂。
一代雄主也是凡人,也有寻常人的情感与牵挂。正是这份对家人的深情,对百姓的关怀,让他不同于那些冷酷无情的枭雄,成为万民敬仰的明君。
夕阳西下,将天边染成一片金黄。波彦数百人在余晖中渐行渐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