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4章 派兵进羌地(2 / 2)

张既认真听着,不时点头。

波彦走回座位,轻叹一声:“当然,孤也明白,如今天下最要紧之事,是北上消灭曹操、袁绍,实现一统大业。但凉州不稳,关中还是有所威胁,终究是心腹之患。”

“回长安途中,路过翼县时,孤已嘱咐凉州刺史韦端,可与羌人大族建立互市。他们可以用牲畜、皮毛、药材与吾等交换粮食、糖茶、锅碗瓢盆。以此来拖延羌人过早对凉州用兵。”

说到这里,波彦眼中闪过一丝冷峻:“孤深知这些羌人习性,常常全民皆兵,聚众劫掠。凉州被他们祸害成什么样子?偌大地盘,数郡之地仅有寥寥数十万汉人,还不如中原一郡人口。一些本应种植粮食的肥沃之地,竟成了他们的牧场,实在可恶!”

波彦握紧拳头,语气愈发坚定:“大汉近百年,花费数百亿钱治羌,却未见成效,反而导致国力衰退。孤绝不会重蹈覆辙,不会有妇人之仁。此时拉拢小部族,不过是迷惑、分化他们的手段罢了。”

张既听到这里,不禁为波彦的深谋远虑所折服。他深知这位主君行事果决,从不拘泥于常规。

波彦沉吟片刻,继续说道:“孤打算组建一支精锐骑兵,伪装成马贼,深入羌地。见羌人就屠,见羌寨就抢,以战养战。同时解救被掳去的汉人,组建仆从军,协助这支骑兵打理日常事务。”

他抬头看向张既:“只是,孤至今还未想到该派何人领军。德容为左冯翊人,久在关中,熟悉边事,可有合适人选推荐?”

张既闻言,心中一震。他细细品味波彦的治羌之策,这完全颠覆了汉朝以往的做法,不再一味怀柔,而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。羌人能来汉地劫掠,汉人也能去羌地抢,这种手段虽然狠辣,但对那些屡教不改的羌人部族来说,或许才是真正有效的办法。

作为左冯翊人,张既自幼目睹羌人、匈奴为患边关。每当异族叩边,六郡良家子应征入伍,多少人一去不返,只留下家中魂幡飘荡,亲人痛哭流涕。他对这些异族同样深恶痛绝。

年少时的张既就常常思考,为什么异族可以随意打杀劫掠汉人,而汉人却不能深入草原剿灭他们?为什么朝廷总是送公主和亲,试图用仁德感化这些蛮夷?这在他看来简直荒谬。

随着年龄增长,阅历丰富,张既渐渐明白,剿灭异族确实不易。

茫茫草原上寻找异族的驻地犹如大海捞针,他们逐水草而居,行踪不定。征讨异族耗时耗力,钱粮支出巨大,朝廷往往选择妥协。

可这也导致异族日益强大。更可怕的是,他们逐渐学到了中原学识与朝廷制度,甚至掌握了冶铁技术,已然难以制约。

张既沉思良久,脑海中浮现一个人选。此人勇猛善战,熟悉羌人习性,正是领军进入羌地的最佳人选。

“大王,”张既谨慎地开口,“臣确有一人可荐。此人勇武过人,熟知羌情,定能胜任此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