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3章 张既之言(2 / 2)

首先,他下令从其他地方调集大量的粮食运往关中,以缓解关中的粮食短缺问题。

同时,他还精心挑选了一批有能力、有经验的官员前来关中任职,希望他们能够有效地治理这片饱受战乱之苦的土地。

在这些官员中,波彦特别任命了他的堂弟波松担任长安令,负责管理长安这座重要城市的政务。波松在他身边担任书佐多年,也到时候外放为官了,此外,他还调遣了廖化领军坐镇长安,以确保关中不失。

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关中的治理,波彦决定将荆北刺史张既调任为司隶校尉,让他主政司州。张既是左冯翊高陵人,对关中非常熟悉,有利于关中治理。

此时的关中已经被西凉军蹂躏得不成样子,百姓生活困苦,无数人逃亡他乡,甚至在大军的劫掠下失去了生命。

面对如此凋敝不堪的局面,波彦顾不得所谓的三互法了,他决心要让关中尽快恢复往日的繁荣。

又调几人担任各郡太守,去信宛陵,让吏部补足其余空缺。波彦又考虑荆北刺史空缺下来,思虑一二,调周昕为荆北刺史,报当年让丹阳之情。

波彦慢慢掌控长安西凉兵权,分兵换回西凉各地驻军,又把系统之人召唤出来,在长安大营给他练兵。

波彦也知晓了宛陵叛乱之事,同意自己大儿子做法,更下令将刘表等人贬到交州九真郡教书育人,给归降异族部落上课,传播文脉,废物利用,免得白吃他粮食。

看着大军在长安城外每日操练,日子一天天过去,张既等人也陆陆续续到达。

张既见大军每日消耗粮食无数,心痛不已,遂即向波彦提议,“禀大王,今无用兵之处,这西凉兵马也操练多日,熟悉明军军纪,歪风邪气流转不少,整日这般操练,太耗费粮食,以臣之见,可让他们先屯田,疏通关中沟渠。”

“关中人口流失无数,今十不存一,荒田遍地,看得臣心疼万分,当年灵帝在位时,这关中也是阡陌交通,麦浪滚滚。哪有这般荒废景象。”

“关中人口没有恢复之前,大军可军屯,补充军粮之用,节省政务府粮食。可用于他处,到时可以修出更多路,大王也知汉中到长安之地道路难行,益州更是崇山峻岭。到处是悬崖峭壁,路窄崎岖,以一关隘便可阻挡大军前进之路。”

“大王此次伐巴蜀,也是这个原因,从而退兵取关中。要是政务府有用不完的钱粮,可召集百姓,重新让人勘探入巴蜀之路,一条不行,就开两条。到时巴蜀如何守之。”

“有路政令才可到达,大军行军才可快速,有路臣民才可知天下之事,大王惠民之策天下之人才可得知。”

“以臣之见,待大王一统天下后,以国库之钱粮,修十纵十横之直道,供车马行驶,将天下网络,也给无数百姓寻一条活路,有事可做,待此二十条横穿天下之路成时,大王基业稳矣。”

“钱粮充足,也可开挖运河,以水运之便,调粮调兵行商也能方便许多,节省开支,惠及万世之人。”

波彦听到张既的话,感到震惊,没想到张既有如此眼光,在前世国家也是如此治理天下。使天下交通便利,惠及天下人。不过要完成此工程,需要无数钱粮支撑。

波彦看着张既,笑道:“德容大才,眼光超群,要是此二件大事完成,天下百姓可得利,过上富庶日子。军政要事也能迅速传令到位,利于统治天下。”

“只是此时天下未一统,需得钱粮先养兵,争霸天下,无剩余太多,干不了此二件大事。但也不是不可做其他事。”

“德容说得也有理,这关中之地可是肥沃之地,荒废实在可惜,将关中之地分与关中百姓与西凉军之人,稳定人心。剩余全部纳入军屯,招五万屯田兵入关中屯田,也可补充关中人口,交由德容一并管制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