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9章 称王(1 / 2)

“不必了,已经有五个儿子与两个女儿,这对吾来说已经足够了。后院再增添人口,只会带来无尽的麻烦,扰乱清静。

“如今首要是统一天下,将昶儿他们培养成才,帮助吾治理这片天下。”波彦语气坚定地拒绝纳妾的提议。

他深知后院突然多了新人,会引发许多琐事与纷争,不仅会影响他的心境,还可能分散他对军政大事专注。

而且,儿子们身体都很健壮,按照常理,他们应该都能长寿。因此,还是将开枝散叶,延续香火交给儿子等人。

至于自己,他更愿意将精力放在统一天下的大业上,为儿子们打下一个广袤无垠的江山。

陶贞听到波彦无意纳妾,开心地应了一声“哦”,然后便闭上眼睛,渐渐进入了梦乡。

第二日,波彦派人传令,将孙氏妄议君主之事,告知于众,将全府赶出宛陵,削去孙绍爵位,退了婚约。

波彦也去信给孙氏旧部,言明原委,看他们如何抉择,反正无自己之令,他们也调不动兵马。

周瑜收到波彦信件,知道孙吴氏,也就是孙策之母,背后妄议君主君母,还被三公子昭听到,大骂:“竟有此愚蠢之妇,妄为英雄之母,还连累伯符之子。”

周瑜当即将大军交给副将统领,自己返回宛陵求情。

程普、黄盖等人收到信,看完叹道:“孙氏皆一妇人之口完了。”也如周瑜一般返回宛陵,欲向波彦求情。

日子离称王越来越近。波彦也接到汉中传来的好消息,汉中兵马已将张任与刘备赶回了巴蜀。

波彦为称王顺利,也在调兵遣将,防范其他诸侯趁机进犯。

兴平三年四月初十。

天还未亮透,灰蓝色的穹顶下,宛陵城外新筑的高台沉默地矗立着,黑沉沉的身影切割开熹微的晨光。

台下,黑压压的甲士按剑肃立,戈戟如林,冰冷的锋刃上凝结着破晓前的寒露。风中猎猎作响的,是无数面玄黑色的旗帜,上面用暗金线绣着一个巨大的、盘曲的“波”字。

城内万巷皆空,人群早已被请到至台下广阔的旷野上。农夫、工匠、商贾、妇孺……,眼神里混杂着敬畏、兴奋之情,大将军终于称王,那他们日子将会越来越好了。但都压着激动安静的观礼。

一种近乎凝滞的寂静笼罩着四野,只有战马偶尔不耐地打着响鼻,喷出白汽。

吉时将至。

忽然,数里外传来一声低沉冗长的号角,撕裂寂静。紧接着,鼓声响起——并非急促的战鼓,而是沉重、缓慢、富有节律的礼鼓,每一声都像巨人的心跳,擂在每个人的胸膛上。

自城门方向,一支庞大的仪仗缓缓行来。前列是手持巨斧、金瓜的力士,披甲开道。中间是庞大的乐队,钟、磬、笙、箫齐鸣,庄严古奥的雅乐试图压过战场带来的杀伐之气。

后方,文武官员身着崭新的官服,按官职大小列队徐行,神色肃穆,步伐稳健。

仪仗核心,是一架八匹纯黑骏马牵引的玉辂。车盖如云,垂下的旒苏晃动,遮蔽了车内人的面容。

队伍行至高台下止步。

所有乐声骤然停歇。

千万道目光聚焦处,车帘被侍从掀开。

一人步下玉辂。

他并未着帝王衮服,依旧是一身黯色铠甲,外罩一件玄色战袍,猩红色的内衬如同凝固的血。

他九尺之身,每一步都踏得极稳,甲叶摩擦发出铿锵之声,在这绝对的安静中惊心动魄。他并未立刻登台,而是在台下站定,抬头,望向高台顶端那面巨大的“波”字王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