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本小说网 > 女生言情 > 我在水浒:开局召唤韦一笑 > 第135章 奇兵定西夏 烽火连朔方

第135章 奇兵定西夏 烽火连朔方(1 / 2)

延安府失陷的急报传入中军大帐时,晁盖正手持沙盘木棍,凝视着燕京城周边的兵力分布。帐内烛火跳动,将众将的身影投射在帐壁上,气氛凝重如铁。袁崇焕话音刚落,晁盖手中的木棍重重顿在沙盘西侧——那里标注着延安府的位置,此刻已被代表西夏的蓝色旗帜覆盖。

“西夏小儿,竟敢趁火打劫!”晁盖声音不高,却带着九阳真气特有的震摄力,帐内烛火应声摇曳。就在此时,他脑海中突然响起一阵清晰的系统提示音:【叮!系统任务发布:抵御西夏大军来犯,并进行全歼!任务奖励:武侠点10万!】

晁盖眼神微亮,心中定了定神。这系统任务来得正是时候,既印证了他驰援西路军的决断,又给全军增添了一份底气。他压下心中的波动,继续说道:“李靖虽早有部署,但西夏十万大军来势汹汹,仅凭杨再兴、牛皋的背嵬军,恐难速胜。若迁延日久,恐生变数。”他目光扫过帐内众将,最终落在站在末位的几位梁山好汉身上,语气中多了几分笃定。

吴用、林冲、秦明、呼延灼、武松等人闻声抬头。吴用手摇羽扇,目光锐利如鹰,似乎已从晁盖细微的神色变化中察觉到异样;林冲一身银甲,丈八蛇矛斜靠在身侧,铠甲上的纹路在烛火下泛着冷光,紧握矛杆的手微微用力;秦明手持狼牙棒,满脸虬髯因愤怒而抖动,呼吸都变得粗重;呼延灼则轻抚胯下乌骓马的缰绳,眼神坚定,指尖在马鞍上轻轻敲击,似在盘算行军路线;武松背负双刀,身形如松,虽未言语,周身却透着一股悍不畏死的气势,双眼中寒光更盛。

“吴用、林冲!”晁盖开口,声音清晰有力,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,“朕命你二人为主将,率秦明、呼延灼、武松及五万大军,即刻驰援西路军,协助李靖全歼西夏兵马!此役事关重大,务必一战功成!”他刻意加重了“全歼”二字,既是对众将的嘱托,也是对系统任务的回应。

“末将遵旨!”五人齐声领命,声音震得帐内空气都微微颤动,帐外值守的士兵都不禁侧目。

吴用上前一步,羽扇轻摇:“陛下放心,臣定与林将军等人同心协力,不破西夏,誓不还朝!”他早已在心中盘算:五万大军中,既有梁山旧部的三千精锐步卒——这些人都是历经无数战事的老兵,擅长近身搏杀和山地作战;又有晁盖新拨的两千神机营士兵,配备了朱停改良的燧发枪和震天雷,燧发枪射程可达百丈,震天雷威力足以轰开厚重城门。若能与李靖的西路军形成夹击之势,西夏大军必败无疑。

林冲也上前躬身:“末将愿为先锋,率军疾驰,尽快与李将军汇合。”他手中的丈八蛇矛已饥渴难耐,自从归顺晁盖后,他大多负责练兵之事,还未真正在大规模战场上大展身手。此次驰援西路军,正是他建功立业、报答晁盖知遇之恩的好机会。

晁盖点头,从怀中取出一枚虎符,虎符通体黄铜打造,上面刻着复杂的纹路和“调兵”二字,泛着陈旧的光泽。他将虎符递给吴用:“此乃调兵虎符,沿途各州府见符必当全力配合,为大军提供粮草补给。每到一处,务必清点粮草数目,确保军需充足。”他顿了顿,又道,“西夏主帅李乾顺虽被俘,但西夏军仍有残余势力,且其背后恐有波斯明教暗中支持——据密探回报,明教已派来十余名圣火使相助西夏,这些人擅长诡异功法,你们务必小心行事。”

“臣明白!”吴用双手接过虎符,郑重地揣入怀中,仿佛捧着千斤重担。

晁盖又看向秦明、呼延灼、武松:“秦将军,你率三千骑兵为先锋,逢山开路,遇水搭桥,务必确保大军行进畅通。沿途若遇狭窄山道,需派人清理碎石;若遇河流,需尽快搭建浮桥,不可耽误行军进度。”

秦明兴奋地挥舞着狼牙棒,狼牙棒上的铁刺在烛火下闪着寒光:“末将遵旨!定不会让大军多等片刻!”他本就性格急躁,最适合先锋一职,恨不得立刻率军出征。

“呼延将军,你率五千重甲步兵断后,防备西夏军偷袭。重甲步兵需保持阵型,每行进十里便停下休整,检查铠甲和武器,确保随时能投入战斗。”晁盖看向呼延灼,眼中满是信任。呼延灼久经沙场,沉稳老练,断后之事交给她再合适不过。

呼延灼抱拳,声音浑厚:“末将领命!定护得大军后方安稳!”他渴望在战场上重现当年的威风,此次断后,虽不如先锋那般冲锋陷阵,却也肩负着重要使命。

“武都头,你率一千精锐步卒,负责大军的侦察警戒。侦察范围需覆盖大军前后左右五十里,若遇敌哨,务必全歼,不可走漏消息。若发现大规模敌军动向,需第一时间回报,不得延误。”晁盖最后看向武松。

武松微微颔首,双眼中寒光一闪:“末将领命!”对于侦察警戒的任务,他得心应手。他曾在景阳冈打虎,又在快活林醉打蒋门神,身手敏捷,观察力敏锐,能在复杂环境中快速发现异常。

部署完毕,五人转身退出大帐,即刻着手准备。帐外,夜色正浓,星光点点,凉风吹过,带着几分寒意。五万大军早已在营外列阵,士兵们手持兵器,铠甲在月光下泛着银白色的光芒,整齐的队列如一条黑色巨龙,延伸至远方。

吴用、林冲等人翻身上马,立于阵前。吴用手持虎符,高高举起,虎符在月光下泛着微光:“将士们!西夏大军入侵我华夏领土,攻占延安府,残害我百姓——据逃出来的百姓说,西夏军所到之处,房屋被烧,粮食被抢,老人小孩都难逃毒手!陛下命我等驰援西路军,全歼西夏兵马!尔等可敢随我出征,扬我华夏军威,为百姓报仇雪恨?”

“愿随将军出征!扬我华夏军威!为百姓报仇雪恨!”五万大军齐声呐喊,声音如惊雷般响彻夜空,震得周围的树木都微微摇晃,栖息在树上的鸟儿纷纷惊飞。

“出发!”吴用一声令下,秦明率领三千骑兵率先冲出,马蹄声如雷,在夜色中留下一串烟尘。骑兵们身着轻甲,手持马刀,身体伏在马背上,速度快如闪电。

随后,吴用、林冲率领主力大军紧随其后。主力大军分为前中后三队:前队是两千神机营士兵,每人背负一杆燧发枪和两枚震天雷;中队是梁山旧部的三千精锐步卒,手持长枪或朴刀;后队是一万五千普通步兵,负责搬运粮草和武器。

呼延灼则率五千重甲步兵断后,重甲步兵身着厚重铠甲,手持长盾和长枪,步伐沉稳,每一步都踏得坚实有力。他们与主力大军保持着三里的距离,既能防备偷袭,又不会耽误行军。

武松的侦察部队早已四散而出,他们身着轻便布衣,手持短刀,动作敏捷如猎豹,很快便消失在夜色中,融入周围的山林。

大军行进途中,吴用与林冲并马而行。夜色中,只能看到两人模糊的身影和战马的轮廓。吴用羽扇轻摇,即使在行军途中,他也没有片刻放松:“林将军,依你之见,我军何时能与李将军汇合?”

林冲目视前方,沉声道:“若一路顺利,每日行军八十里,不出五日,我军便可抵达延安府附近。但西夏军恐会在沿途设伏——从这里到延安府,需经过黑风谷、乱石滩等多处险要之地,这些地方易守难攻,是设伏的绝佳地点。我等不可掉以轻心,需命武松的侦察部队多加留意。”他手中的丈八蛇矛微微颤动,似乎已察觉到前方的危险。

吴用点头:“林将军所言极是。我已派人告知武都头,重点侦察黑风谷和乱石滩一带,一旦发现异常,立刻回报。”

果不其然,次日清晨,天刚蒙蒙亮,大军行至黑风谷入口时,武松率领的一名侦察兵匆匆回报:“吴将军、林将军,前方黑风谷两侧有埋伏,看旗号,似是西夏军的残余势力!大约有五千人,手持弓箭和滚石,正隐藏在山谷两侧的密林中!”侦察兵跑得满头大汗,呼吸急促,显然是一路疾驰而来。

吴用与林冲对视一眼,林冲冷笑道:“来得正好!正好让他们尝尝我军的厉害!”他勒住战马,高声下令:“全军停下!准备作战!”

很快,大军便停下脚步,士兵们迅速列好阵型:神机营士兵在前,举起燧发枪,对准黑风谷入口;步卒在后,手持长枪,严阵以待。

吴用羽扇指向秦明、呼延灼、武松:“秦将军,你率骑兵从黑风谷两侧的山道绕行,绕到敌军后方,待我军发起进攻后,从后方突袭,切断敌军退路;呼延将军,你率重甲步兵正面进攻,吸引敌军注意力,注意躲避滚石和弓箭;武都头,你率精锐步卒潜入黑风谷两侧的密林中,扰乱敌军阵型,伺机斩杀敌军将领。”

“好!”三人齐声应道,各自率军行动。

秦明率领三千骑兵,沿着黑风谷两侧的山道疾驰。山道狭窄陡峭,骑兵们不得不放慢速度,小心翼翼地前进。好在他们都是经验丰富的骑手,很快便绕到了敌军后方。

呼延灼率领五千重甲步兵,一步步向黑风谷入口逼近。重甲步兵手持长盾,组成一道严密的盾墙,缓缓向前推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