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娴道长抬头望向他,看着他眼中纯粹的担忧和毫不犹豫的信任,心中那点因私自赠送灵液而产生的忐忑瞬间烟消云散,化作眼底一片柔和的星光。
她轻轻点头,唇角弯起一抹清浅却真实的笑意:“好。”
石窟内,光线柔和。汪细卫正蹲在地上,笨拙却认真地安置着新买来的铁锅、陶碗和竹筷等物品,发出叮叮当当的清脆声响,为这寂静的洞天增添了几分人间烟火气。
而另一边,静娴道长则轻挽道袖,露出半截如玉皓腕,正细致地铺展着汪细卫带来的崭新被褥。
棉布柔软,带着阳光晒过般的气息,她将其在平整的石面上铺展得一丝不苟,动作轻柔而专注,眉眼间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一丝温婉,竟真如寻常人家新婚的小媳妇在精心布置自己的卧榻。
她没有选择将那间更私密的石室作为寝处,而是将卧榻安置在这最大的、刻有“道”字的石窟中。
此地灵气最为充盈浩瀚,更便于他们随时观摩那个蕴含无上道韵的字迹进行修炼。
看到汪细卫终于将重心放在提升自身实力上,她心中是说不出的欣慰与支持,也愈发珍惜能与他在此一同潜心向道的时光。
当锅碗归位,床褥铺就,两人不约而同地直起身,目光在空中交汇,无需言语,便已明了彼此心意。
他们一同走到那张古老的石桌前,再次将目光投注于那个苍劲古朴、仿佛蕴藏着天地至理的“道”字上。
这字迹乃是飞升仙人所留,其中蕴含的道意对金丹期的他们而言,如同浩瀚海洋,每一次观摩体悟,都能汲取不同的养分。
静娴道长修道年岁较长,境界更为稳固,但汪细卫的优势在于,他得到的是那位飞升者系统性的传承指引。
其《内丹术》直指大道本源,使得他在感悟这“道”字时,往往能触及更深层的玄奥,速度也更快几分。
汪细卫凝神静观,心神逐渐沉浸其中。
那笔画勾勒间,仿佛不再是静止的刻痕,而是山川的走势,是流水的脉络,是星河的运转,是万物生灭的轨迹。
不知过了多久,他眼神骤然一亮,似有所得,口中无意识地喃喃低语,吐出四个字:“道法自然。”
此言一出,仿佛一道灵光劈开迷雾。
他不再执着于观摩,而是顺应着内心涌起的明悟,自然而然地盘膝坐在一旁冰凉的地面上,双手结印,眼帘低垂,体内《内丹术》的心法随之悄然运转,进入了物我两忘的修炼状态。
而一旁的静娴道长,本就处于感悟的边缘,听到汪细卫这如同醍醐灌顶般的四个字,娇躯猛地一震!
她死死地盯着那个“道”字,原本略显晦涩的道韵,此刻仿佛被注入了灵魂,变得鲜活而清晰起来。“道法自然”的真意,如同清泉般流入她的心田。
她没有立刻跟随修炼,而是依旧站立在原地,红唇轻启,一段蕴含着她数年修道体悟的《道德经》经文,伴随着清越而空灵的声音,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,在这石室中回荡。
“吾不知其名,字之曰道,强为之名曰大。故道大,天大,地大,人亦大。域中有四大,而人居其一焉。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”
她的声音不高,却字字珠玑,蕴含着她对“道”的理解与虔诚。
这声音如同无形的涟漪,也清晰地传入了已进入修炼状态的汪细卫耳中。
他虽在定境,灵台却一片清明,静娴的吟诵与他方才“道法自然”的体悟相互印证、融合,仿佛为他指引了更清晰的方向。
他体内原本就顺畅运转的灵力,此刻更是如同得到了号令,循着更为玄妙自然的轨迹加速循环,周身气息愈发圆融内敛。
汪细卫依照《内丹术》法门,全力吸纳着石窟内近乎液化的浓郁灵气。
这些灵气入体后,并非简单地扩充气海,而是按照一种更为古老玄奥的方式,开始进一步锤炼、凝固他的肉身经络,四肢百骸仿佛被无形之力反复锻造,剔除杂质,向着更完美的道体进化。
丹田之内,那枚金丹滴溜溜旋转不休,贪婪地汲取着精纯的能量,色泽愈发璀璨,道韵自生。
此时,静娴道长也终于缓缓坐下,姿态优雅如静莲初绽。
她并未运转龙藩之术,而是开启了玄女门正统的修炼心法。
然而,有汪细卫这个近乎“灵气旋涡”的存在在身边,他疯狂吸纳灵气时所带来的强大聚灵效应,使得静娴周身的灵气浓度也达到了一个惊人的程度。
她无需刻意争夺,精纯的灵气便自然而然地涌入她的经脉,推动着她的功法高速运转,滋养金丹,稳固境界。
石窟内,再次陷入了寂静。
唯有两人均匀深长的呼吸声,以及灵气涌动时带来的微弱嗡鸣。
一人如大地厚土,沉凝厚重,不断夯实根基;
一人如九天玄女,清灵飘逸,借势精进。
他们虽修炼功法不同,却在此刻,因同一个“道”字而共鸣,因同一方灵地而受益,气息隐隐交融,构成了一幅和谐而充满道韵的修炼画卷。
暮色的天光透过裂隙,温柔地洒落在这天坑的地面上,仿佛连这古老的石窟,都在默默祝福着这对一心向道的伴侣。
而就在汪细卫他们在这里修炼时刻,密室里的第五个木箱,悄然发生了变化,封印悄然松开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