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6章:但求质量坚如石,巧用人心路自通(加更求五星好评)
汪细卫这边紧锣密鼓地筹建队伍,陈阳和肖老三拿着那份远高于市场行情的工钱标准去招人,果然应者云集,很快便拉起了一支精神抖擞、士气高昂的施工队。
另外三家承包了路段的老板,主要是孙老四和另外两位,自然也没闲着,都在四处联络乡里村里最能干的劳力。
乡里就那么大,谁手艺好、谁肯卖力气,大家心里都门清,一时间,有限的优秀劳动力成了抢手货。
然而,汪细卫定下的工钱标准,犹如一块巨石砸进了平静的池塘,激起了巨大的波澜。
普工五元,技工十元,还管一顿午饭!
这价格,比那三家愿意出的,足足高出了一大截,彻底打乱了他们的算盘。
在农村,修路这种工程,想要盈利或者少亏点,通常有两种惯用路子。
一是在材料上以次充好,偷工减料;二就是极力压缩人工成本。
汪细卫这一手,直接把第二条路给堵死了,而且无形中抬高了整个工程的人工行情,让另外三位老板,尤其是本就对汪细卫心存芥蒂的孙老四,气得牙痒痒。
“汪细卫这小子,是真傻还是充阔?这么个干法,他那两公里路非得亏掉裤子不可!”
孙老四在私下里跟人喝酒时,愤愤地拍着桌子,“他这是要砸大家的饭碗!等着瞧,有他好看的时候!”
一些风言风语也开始在乡里流传,说什么汪细卫年轻气盛,不懂行规,迟早要栽跟头。
对于这些议论和孙老四的威胁,汪细卫有所耳闻,但他只是置之一笑,并未放在心上。
他清楚自己的目标和底线——这条路,首先是给乡里修的“门面”,是魏书记的信任,更是他汪细卫在乡里立口碑的关键一仗。
质量绝不能含糊,至于亏点钱,在他能承受的范围内。
他现在的重心,是确保工程顺利推进。
乡里对这段路非常重视,魏书记更是给予了汪细卫极大的信任。
这段两公里的土路拓宽硬化工程,总造价定为四十万元。
通常这类工程都是按进度分期付款,但魏书记为了支持他,特事特办,直接将全部工程款一次性拨付到位,唯一的条件就是要求他尽快、保质地完成。
资金到位,汪细卫心里更踏实了些。
他带着陈阳和肖老三,对着施工方案反复推敲、修改,最终制定出了一份详尽的计划。
然而,当他们拿着方案仔细核算成本时,结果却让人有些沮丧。
如果严格按照方案要求,使用符合标准的水泥、沙石等材料,再算上高昂的人工支出,即便一切顺利,没有任何意外状况,最后结算下来,估计也要亏损两万多元。
陈阳看着账本,挠了挠头,试探性地提议:“细卫哥,这……亏得有点多啊。要不,咱们在水泥标号上稍微动一动?或者路面混凝土的厚度,稍微减薄一点点?”
“这都是惯例了,稍微调整一下,这亏空差不多就能找补回来。”
汪细卫闻言,立刻坚决地摆了摆手,脸色严肃。
“不行!这种事想都不要想。你们记住,跟着我做事,质量永远是第一位!路是给人走的,更是给咱们自己良心走的。”
“既然接了这活,砸锅卖铁也要把它做好,做得踏实!亏钱是我汪细卫的事,但路的质量,关系到乡亲们的安全和咱们的名声,一丝一毫都不能打折!”
有些更深层次的话,他不便对陈阳和肖老三明说。
他需要用这条路的过硬质量,在乡领导乃至全县面前,打响他汪细卫诚信做事的名头,这远比眼前这两万块钱重要得多。
但他对工程质量的要求,必须清晰地传达给每一个执行者。
修路的工程,就在这高标准、严要求下,轰轰烈烈地开始了。
杨春燕和潘高园再次搭档,负责工地上几十号人的午餐,虽然忙碌,但看到工程顺利推进,心里也充满干劲。
初始阶段非常顺利,乡政府附近的路段原本基础就好,路面也宽,不需要占用额外的农田或宅基地,工程进度很快。
然而,好景不长。
当施工队向前推进,遇到第一家需要占用农田的农户时,麻烦来了。
这户人家男主人叫崔宁青,看起来是个老实巴交的汉子,女主人叫石洁,却是个厉害角色。
需要占用的土地其实不多,大约两百多米的路段,涉及他家半亩左右的田地。
这天,汪细卫带着主要负责协调的陈阳上门,本意是按照程序,打个招呼,告知即将动工,协调工作主要还靠乡里和村里。
没想到,刚说明来意,一直没怎么说话的崔宁青只是蹲在门口抽烟,唉声叹气。
而他婆娘石洁一下子就像被点燃的炮仗,猛地从屋里冲出来,双手叉腰,挡在院门口。
“修路?修路是好事,我不拦着!但你们要占我家的地,我可不答应!这可是我们一家人的命根子!”
石洁声音尖利,情绪激动。
陈阳连忙上前,陪着笑脸解释:“石大嫂,您别急。这修路是有国家标准的,路面要达到五米五的宽度,才能会车安全。”
“您家这地就在路边上,肯定是要占用一点的。这个情况,之前乡里和村里的干部,没来跟您家沟通好吗?”
“沟通?哼!”石洁一听更是火冒三丈,指着李阳的鼻子骂开了。
“他们来了!就会说大道理!什么要顾全大局啦,修路是方便大家啦,是造福子孙后代啦!这些大话谁不会说?”
“可地占了,我们一家老小吃什么?喝西北风去啊?他们上下嘴皮一碰,我们家的损失谁管?都是些没良心的!”
汪细卫在一旁静静听着,看着石洁因激动而涨红的脸,又瞥了一眼蹲在地上、一言不发只顾抽烟的崔宁青。
心里明白,这家人究竟是真的有难处和怨气,还是故意胡搅蛮缠,他都不需要去深究。
自己和陈阳光靠讲大道理,解决不了问题。
陈阳还想再劝,汪细卫抬手制止了他。他知道,在这种情况下,施工队的人说再多也没用,反而可能激化矛盾。
“石大嫂,您的情况我们了解了。”
汪细卫语气平和地说,“占您家的地,肯定会有相应的补偿政策,这个最终还是要乡里和村里来落实。我们施工队只负责按图纸修路。”
“这样,您家的诉求,我们一定会如实向乡里反映。在问题解决之前,您家地头这段路,我们先不动工。”
说完,汪细卫对陈阳使了个眼色,两人便先行离开了崔家。身后还能听到石洁不满的嘟囔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