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80%,这是个很棒的开始!”校长摸了摸念熙的头,“你看,你的一个小想法,解决了大家的大问题。接下来,学校还会根据大家的反馈,再改进——比如多放几瓶洗手液,在共享厕所里放个小小的垃圾桶,让大家用得更舒服。”
周日的时候,学校把满意度结果贴在了校门口的公告栏上。念熙特意拉着爸爸妈妈去看。公告栏前围了好多人,有同学,有家长,还有路过的邻居。
“这不是念熙吗?听说这个改革是你提的?”邻居张阿姨笑着问,“你可真厉害,能想到这么贴心的办法。”
念熙的爸爸江哲,看着公告栏上的文字,又看了看身边一脸骄傲的女儿,心里满是欣慰。他蹲下来,对念熙说:“你看,解决问题不一定需要长大,只要用心观察,勇敢说出自己的想法,就能帮到很多人。”
接下来的日子里,新厕所成了学校里最受欢迎的地方。课间的时候,女厕里再也没有长长的队伍,女生们可以慢悠悠地洗手、整理衣服;男生们在剩下的2间男厕里,也不用挤来挤去;性别中立厕所里,总能看到不同年级的同学进出——有像林同学这样有特殊需求的,有不小心弄脏衣服想找个安静地方整理的,还有带了很多东西,想在宽敞的隔间里放一下书包的。
有一次,念熙在共享厕所里,遇到了正在给植物浇水的王老师。王老师手里拿着小小的喷壶,给厕所窗台上的多肉浇水:“念熙你看,我给这里放了几盆多肉,是不是更舒服了?”
“嗯!”念熙点点头,看着绿油油的多肉,心里暖暖的,“以后大家来厕所,还能看到小植物,心情肯定会变好。”
期中考试后的家长会,校长特意在会上提到了念熙的提案。他把念熙的提案纸投影在大屏幕上,笑着对所有家长说:“这张纸上的字虽然歪歪扭扭,却藏着最珍贵的同理心。我们常说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,其实有时候,孩子的想法,反而能给我们很多启发。这次厕所改革,不仅解决了实际问题,更让孩子们学会了尊重、理解和包容——这才是最重要的收获。”
散会后,好多家长都围过来,对着念熙竖起大拇指。有个妈妈拉着念熙的手,笑着说:“我们家孩子说,现在课间再也不用跑着去厕所了,还说要向你学习,多观察身边的问题。”
念熙躲在妈妈身后,有点不好意思,却悄悄握紧了拳头——她心里已经有了新的想法:下次,她要给学校的操场提建议,在角落里加个小小的“失物招领角”,这样大家丢了东西,就能很快找回来了。
夕阳西下,念熙背着书包走出学校。她回头看了一眼教学楼,新厕所门口的彩虹牌子,在夕阳下闪着温柔的光。她想起校长说的话:“改变,从一个小小的想法开始。”原来,只要勇敢说出自己的想法,真的能让身边的世界变得更舒服、更温暖。
接下来的几周,学校还根据大家的反馈,做了更多小小的改进:在女厕里加了几个小小的置物架,方便大家放书包;在性别中立厕所里装了个小小的排气扇,空气变得更清新;还在所有厕所门口,放了小小的意见箱,同学们有什么想法,都能写下来投进去。
念熙每天都会去看意见箱,把里面的纸条拿出来,交给老师。有时候是“希望洗手池的水再热一点”,有时候是“共享厕所的灯能不能再亮一点”,老师都会认真记录,然后尽快解决。
有一天,念熙在意见箱里,看到了一张画着笑脸的纸条,上面写着:“谢谢念熙,现在的厕所很舒服,我再也不用害怕去厕所了。”没有署名,但念熙知道,这一定是某个有特殊需求的同学写的。她把纸条小心翼翼地夹在自己的笔记本里,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。
期末的时候,学校给念熙颁发了“最佳提案奖”。站在领奖台上,念熙看着台下的同学和老师,大声说:“其实不是我厉害,是大家都愿意支持这个想法。以后,我们还要一起,让学校变得更棒!”
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。校长看着台上的念熙,心里满是感慨:有时候,孩子的眼睛,能看到成人忽略的细节;孩子的想法,能带着最纯粹的善意,照亮身边的每一个角落。而这场小小的厕所改革,不仅改变了学校的空间,更在每个孩子心里,种下了尊重和包容的种子——这才是最珍贵的收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