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章 简仪之问(1 / 2)

马三宝的手指在新风箱粗糙的木壳上轻轻敲击了两下,发出沉闷的笃笃声。工棚里一时间静得可怕,只剩下远处尚未完全熄灭的炉火偶尔发出的噼啪轻响。

李头儿和赵老蔫脸色煞白,额头瞬间沁出冷汗,腿肚子都有些发软。凌云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,但面上却竭力维持着镇定,只是微微垂下了目光。

“马……马公公……”李头儿舌头打结,想要解释,却不知从何说起。

马三宝却没看他,目光落在凌云身上,那似笑非笑的表情让人捉摸不透:“凌云,咱家记得,你自称擅工匠之术。这风箱,也是你‘胡乱琢磨’出来的?”

压力如山般袭来。凌云深吸一口气,知道此刻任何推诿或狡辩都可能带来灭顶之灾。他必须展现出价值,但又不能显得过于危险。

他艰难地拄着棍子,更深的躬身行礼:“回马公公,确是小子和赵师傅一同试验改制。小子家中遗留杂书中,偶见类似机巧图样,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。今日斗胆尝试,幸得赵师傅妙手,方能成此拙物。惊扰公公,万望恕罪。”他将功劳分给赵老蔫,并将来源推给“杂书”,降低自身的威胁性。

马三宝不置可否,转向那新风箱:“演示给咱家看。”

“是!”李头儿如蒙大赦,连忙亲自上手,用力推拉起来。平稳强劲的风力灌入炉膛,本已渐弱的炉火再次轰然窜高,稳定燃烧,光芒灼灼。

马三宝的眼中终于掠过一丝难以掩饰的惊异。他久在军中,虽不亲自打铁,但对军械制造流程极为熟悉,自然看得出这风箱带来的巨大提升——省力、火旺、稳定!这意味着更高的效率、更少的废料、更好的军械质量!

但他城府极深,那丝惊异一闪即逝,脸上又恢复了平静。他微微颔首:“倒是有些巧思。能省些力气也是好的。”

他顿了顿,目光再次扫过三人,最后对张总旗道:“既是有效之用物,便留着吧。李铁头,你这辅炉即日起,专司打造军中百户以上军官的腰刀胚,若出的胚子都能如今日这般,自有你的赏钱。”

李头儿大喜过望,连忙跪下磕头:“谢马公公!谢马公公!”

“至于你们二人……”马三宝看向凌云和赵老蔫,“擅动工坊器物,本应责罚。念在初犯,且改制之物确有用处,功过相抵。以后若有此类机巧思量,需先报于管事,不得再行私自改动,明白吗?”

“明白!明白!”赵老蔫也赶紧跪下,声音发颤。

凌云心中稍定,知道这一关算是过了,也躬身道:“小子谨记公公教诲。”

马三宝点了点头,似乎准备离开,却又像是忽然想起什么,状似随意地问凌云:“你既读过些杂书,可知天文历算?”

这个问题来得突兀,凌云心中一凛。明朝对天文历法管控极严,私习天文可是大罪!马三宝此问,是试探?还是另有用意?

他谨慎答道:“回公公,小子愚钝,于天文大道不敢窥探。只是家中杂书偶有提及些许粗浅制器之理,用于测量丈量土地、计算物料所需,或与天文仪具之基理略有相通之处,然仅是皮毛,远不及历算之精微。”

他将话题巧妙地引向了“测量”和“制器”,这是相对安全且实用的领域。

马三宝目光微动,似乎对他的回答还算满意,又或许本就不期待他真懂天文。他淡淡道:“哦?制器之理?咱家倒是想起一事。王爷近日得了一架前元遗留下的简仪,甚是喜爱,然其中一处枢机似有涩滞,转动不灵,营中匠人皆言不敢擅动,恐损毁古物。你既通机巧,可能看出些门道?”

简仪?!凌云心中巨震。那是元代郭守敬改进的大型天文测量仪器,结构复杂精密,代表了当时世界天文仪器制作的最高峰!朱棣竟然得到了一架?还让他去看?

这绝不仅仅是修理一个仪器那么简单。这是一个更深层次的试探,试探他的知识边界、他的能力上限,甚至他的心性。

拒绝是不可能的。凌云立刻露出惶恐又略带好奇的神色:“前贤遗宝,小子岂敢妄言?若能远远观瞻一二,已是天大的福分。若公公不弃,小子愿尽力一试,然才疏学浅,实不敢担保什么……”

“看看无妨。”马三宝语气平淡,转身向外走去,“张总旗,带他过来。李铁头,你们继续做事。”

“是!”张总旗应声,对凌云使了个眼色。

凌云深吸一口气,对李头儿和赵老蔫点了点头,示意他们安心,然后拄着棍子,一瘸一拐地跟上张总旗。

李头儿和赵老蔫看着凌云远去的背影,脸上充满了担忧和后怕,但眼神深处,却也有一丝难以抑制的激动。他们知道,这个瘸腿的年轻人,恐怕要一飞冲天了,只是福是祸,难以预料。

凌云跟着张总旗,穿过层层守卫,来到中军区域一处守卫格外森严的大帐外。这帐子比寻常军帐大了数倍,显然不是用于居住的。

帐外侍卫验过张总旗的腰牌,又仔细搜查了凌云全身,确认没有携带利器,才放他们进去。

一进入大帐,凌云便感到一股不同于外界的历史沉淀感。帐内灯火通明,正中位置,一架巨大、古朴、由青铜铸造的复杂仪器静静地矗立着,在火光下泛着幽暗的光泽。它由多层圆环嵌套组成,上面刻满了精细的刻度符号,尽管部分地方有了铜绿和磨损的痕迹,但依旧能感受到其设计的精妙和铸造工艺的高超。

这就是简仪!凌云心中赞叹,目光瞬间被吸引,作为一名工程师,对这种凝聚了古代智慧的精密机械有着天生的热爱。

朱棣并不在帐内。只有马三宝和另外一个穿着文士袍、面容清癯、眼神锐利的老者站在简仪旁。那老者凌云那日在大帐中见过,正是道衍和尚姚广孝。此刻他并未穿僧袍,但那股深沉的气质丝毫未变。

“王爷偶感不适,已歇息了。让咱家和少师(姚广孝的官职)来看看。”马三宝解释道,目光却紧盯着凌云的反应。

凌云连忙向姚广孝行礼:“小子凌云,见过少师。”

姚广孝微微颔首,目光如幽潭般深不见底,声音平和:“居士不必多礼。马公公说,居士于机巧之物颇有见解。此简仪乃前朝郭守敬所制精品,惜年久失修,这赤道环转动颇为涩滞,不知居士可能瞧出些端倪?”他伸手指向仪器上方一个巨大的青铜环。

凌云道:“小子尽力。”他拄着棍,慢慢靠近简仪,不敢用手直接触摸,而是凑近了仔细观察那赤道环与下方支撑轴的连接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