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的星图,如同一颗投入意识深潭的重石,在灰烬堡垒内部激起了层层叠叠、经久不息的涟漪。那份描绘着宇宙规则拓扑结构的图景,其信息密度与冲击力,远超以往任何一次接触。它强行将堡垒的视野从太阳系的存亡,拉升至一个俯瞰宇宙尺度的宏大叙事之中。
最高评议会召开了前所未有的漫长会议。议题的核心不再是具体的战术防御,而是文明的**战略定位**。
“k向我们展示这幅星图,其意图必须仔细揣摩。”岩师的意识如同历经风霜的岩层,沉稳而审慎,“是警告我们‘锈蚀’的真正规模,让我们知难而退,固守一隅?还是暗示我们,存在联合其他力量的可能性?”
“星图上那些连接的光点之‘线’,”枢的思维流闪烁着分析的光芒,“它们代表的意义至关重要。是单纯的规则关联?是通讯链路?还是……某种形式的联盟或依存关系?我们与k之间,也有一条极细微的线。”
“而k自身,处于我们与‘锈蚀’主体之间的一个关键节点。”夜莺的意识聚焦于星图上那个银蓝色的光点,以及它相对于堡垒和暗红污迹的位置,“它的存在,或许不仅仅是为了‘观察’我们。它可能本身就是一个……**前哨**,或者**过滤器**。”
这个推测令人心惊。如果k是某种面对“锈蚀”巨潮的前沿防线或观察站,那么灰烬堡垒的出现和成长,对k而言,其意义可能远比“有趣的观测样本”要复杂。他们可能无意中,成为了k评估这片区域防御态势或文明潜力的一个**指标**。
“无论k的深层意图如何,”夜莺最终总结道,“星图本身赋予了我们两项紧迫任务:第一,竭尽所能,解析星图蕴含的规则拓扑知识,这能极大提升我们对宇宙的认知和自身的科技水平。第二,必须尝试理解我们与k,以及其他可能光点之间的‘连接’意味着什么。”
\\---
堡垒的研究重心,再次因应外部信息而进行战略性调整。对星图的解析成为了最高优先级的项目,其难度远超破解k的“语法”。这涉及到对宇宙底层规则结构的建模,需要调动整个“深根”网络的算力,甚至开始影响居民们日常的集体意识共鸣——他们的思维中,不时会闪过一些源自星图解析过程的、破碎而宏大的规则片段幻象。
与此同时,另一项更为大胆的探索计划被提上日程:**主动激发与k之间的“连接”**。
既然星图显示两者之间存在关联,而k又持续保持着“观察”,那么堡垒不应只是被动接受信息。他们需要尝试发出自己的“声音”,不仅仅是展示技术或文明特质,更要尝试去“触碰”那条连接彼此的、无形的规则之线。
他们决定,不再发射物质或能量形态的信息,而是准备进行一次前所未有的**“规则共鸣演示”**。
这一次,他们将整合“深根”网络的集体意志、“共轭晶石”防御网络的稳定基点、以及从星图解析中初步领悟到的、关于规则拓扑结构的一些粗浅原理。他们计划,在堡垒内部,模拟一次小范围的、高度可控的**“规则拓扑翘曲”**。
这不是攻击,也不是通讯,更像是一次**声明**,一次展示自身对规则理解达到新高度的**“学术演示”**。他们要向k证明,他们不仅有能力生存,更有潜力去理解并运用那些更深层的宇宙规律。
准备工作极其谨慎,充满了未知的风险。操纵规则拓扑,哪怕只是最微小的局部,也可能引发不可预知的连锁反应。他们在堡垒最核心、防护最严密的实验腔中,划出了一片独立的时空区域,动用了超过一百座“秩序之源”装置和数千枚“共轭晶石”构成多重稳定场,才敢进行尝试。
当天,当所有准备就绪,夜莺、枢以及堡垒最顶尖的意识调控师们,将意识与实验系统深度连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