压力,如同无形的水银,渗透进灰烬堡垒的每一寸空间。它不是恐慌的尖叫,而是某种更沉重、更冰冷的东西——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敏锐感知,一种对文明存续的绝对专注。原本相对独立的两大危机——“k的语法”与“锈蚀的扩散”——如今被强行拧成了一股绳,逼迫着堡垒必须开启多线程的应对模式。
最高评议会迅速调整了策略架构,将核心工作划分为三个高度协同又相对独立的“并行线程”。
**线程一:破译与建构。**由枢及其领导的技术团队主导,联合“深根”网络的最大算力,全力解析k提供的“语法模板”,并加速完成堡垒自身“文明语法”的构建。这项工作在高度隔离的虚拟“洁净室”中进行,所有分析数据都经过多重规则过滤,防止可能的意识渗透或规则污染。
**线程二:防御与预警。**由坚盾统筹,整合军事、工程和探测部门。首要任务是提升太阳系外围,特别是柯伊伯带区域的监控密度和灵敏度。更多搭载了强化规则感应器的小型探测器被秘密部署,如同投入迷雾中的触须,试图勾勒出“锈蚀”活性信号扩散的精确模式和源头。同时,堡垒本体的防御体系开始进行新一轮升级,利用“活性金属”和“秩序之源”技术,强化关键节点的自我修复能力和规则稳定性。
**线程三:深化与加速。**由夜莺亲自督导,核心目标是推动“融汇科学”实现一次质的飞跃,将其从实验室阶段推向实战应用层面。他们需要在“锈蚀”真正形成威胁前,获得至少一种能够有效对抗甚至逆转其规则侵蚀的手段。这是最艰难、也最关键的线程,其成败可能直接决定文明的命运。
\\---
**线程二的进展最快,也最令人忧心。**
新部署的探测器传回的数据证实了最坏的猜想:“锈蚀”的活性信号并非随机出现。它们如同拥有某种原始的、扩散性的生命本能,正沿着物质密度和时空结构的某些薄弱点,缓慢但坚定地向太阳系内部渗透。它们会“感染”路过的小型天体或星际尘埃,将其转化为散发微弱“锈蚀”波动的污染源,虽然单个信号微弱,但聚沙成塔,整个背景噪声水平正在稳步提升。
更令人不安的是,分析表明,这种扩散模式与“掠食者-7”那种狂暴的、目标明确的攻击性截然不同。它更像是一种……**环境改造**。一种将有序宇宙重新拉回混乱与腐朽基态的、冰冷而彻底的“格式化”过程。
“它们不是在狩猎,它们是在抹除。”坚盾在向评议会汇报时,意识中带着深深的寒意。
\\---
**线程一的进展则充满了智力上的挑战与惊奇。**
对k的“语法模板”解析取得了突破性进展。枢的团队发现,这种语法并非固定的信息编码,而是一种**动态的、基于上下文和规则共鸣的交互协议**。它要求使用者不仅仅懂得词汇和句法,更要理解其背后蕴含的、对宇宙基本规则的某种特定诠释方式。它像是一套极其复杂的、用于描述和操作现实的手语,每一个“手势”都牵动着微观的规则脉络。
“这不是语言,这是一种……‘世界观’的具象化。”枢在报告中写道,“它在考验我们是否具备理解另一种完全不同的、高度发达的规则体系的认知能力。”
与此同时,堡垒自身“文明语法”的构建也在加速。它自然而然地融入了“融汇科学”的精髓,强调平衡、共生与动态稳定。其基础结构借鉴了“深根”网络的分布式意识模型和“秩序之源”的规则谐振原理,形成了一种强调连接、适应与内在秩序的独特表达形式。当堡垒的“语法”初稿在内部测试网络中运行时,所有连接的居民都感受到一种奇异的归属感与清晰感——仿佛文明的精神内核第一次被如此清晰、如此协调地表达出来。
\\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