短暂的规则扰动,如同深夜旷野中一声突兀却戛然而止的哨音,在灰烬堡垒内部引发了远超其持续时间的深层回响。它太异常,太纯粹,与“锈蚀”的腐朽、“掠食者”的暴戾、“守护者”的古老苍凉截然不同,这反而让最高评议会的成员们更加警惕。
“一种……‘干净’的未知。”岩师在意识连接中沉吟,他的思维波动带着地质年代般的稳重与审慎。“锈蚀和掠食者,我们知道它们是‘恶’的。但这个……我们甚至无法定义其意图。”
“正是这种无法定义,才最危险。”夜莺的意识影像凝立于虚拟会议空间的中央,目光扫过其他成员。“‘k’是沉默的观察者,尚可理解为谨慎或伺机而动。而这次扰动,更像是一个主动行为,一次……‘亮相’。”
“亮相给谁看?”技术首席“枢”的思维流闪烁着理性的光芒,“我们?星环?还是那个‘k’?或者,它只是在呼叫我们不知道的某个对象?”
讨论的核心迅速聚焦于一点:是否要主动回应?
主动回应的风险显而易见。这等于明确告知对方:“我在这里,我听到了。”可能会将一个潜在的、中立的甚至友善的存在,转变为敌人;也可能将堡垒自身暴露在更强大的力量视野中,引火烧身。
但沉默的风险同样巨大。如果这是一个友善文明发出的接触信号,或是某个陷入困境的幸存者发出的求救,错过它可能意味着失去一个宝贵的盟友或一次了解宇宙真相的机会。更重要的是,这种高度有序的规则运用方式,本身就可能是一个无价的知识宝库。
“我们的‘融汇科学’正在攻坚阶段,”枢指出,“如果能解析这种规则扰动的构成原理,哪怕只是管中窥豹,也可能为我们带来突破性的启发。从技术角度看,这个机会……极具诱惑力。”
“但我们必须考虑最坏的情况。”安全主管“坚盾”的思维带着钢铁般的冷硬,“这可能是某种高级‘掠食者’的诱饵,模拟出秩序的表象来吸引我们上钩。我们不能用整个堡垒的存亡去赌一个未知信号的好意。”
争论在虚拟空间中回荡,每一种可能性都被提出、剖析、权衡。最终,决策的重担再次落回夜莺肩上。
她沉默了片刻,感受着“深根”网络中流淌的集体情绪——有好奇,有担忧,但更多的是经过锤炼后的沉稳与信任。堡垒已经不再是那个在危机面前会轻易动摇的稚嫩群体了。
“我们无法在信息不足的情况下做出完美决策。”夜莺最终开口,她的意识之音清晰而坚定,“但我们可以选择一个最能体现我们当前意志,也最能控制风险的方式。”
她的方案获得了通过:**进行有限度的、非指向性的回应。**
不会以同样强度的规则扰动,那太像挑衅或直接的信号对接。Instead,堡垒将动用最新研发的“秩序之源”装置群,结合“深根”网络的集体意志,在堡垒内部的封闭实验场中,模拟一次**低强度、长持续时间的、高度稳定的秩序场谐振。**
这个回应的本质,不是sayg“hello”,而是de“capability”。它就像是在自家院子里,以一种不会被直接观测到能量源的方式,演练一套精妙的、蕴含自身规则理解的“体操”。如果那个未知存在拥有足够敏锐的感知能力,并且其注意力依然停留在这片空域,它或许能捕捉到这种源于同一片时空的、微弱但高度有序的“回响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