预想中的信息洪流并未立刻出现。碎片表面的微光似乎活跃了一些,那些木质纹理和电路纹路仿佛活了过来,开始缓慢地流动、重组。读取装置的屏幕上,跳动着杂乱无章的、无法识别的光点和符号。
夜莺集中精神,将念动力如同细丝般探向碎片,尝试着去“理解”和“引导”这股信息流。
起初是杂乱的电噪声,仿佛无数个频道的信号混合在一起。然后,一些模糊的、破碎的图像开始闪现——宏伟的、流淌着能量光带的城市天际线;如同星环般环绕星球的巨大构造体;某种难以名状的、扭曲空间的黑暗裂隙(“深层虚空侵蚀”?);以及……无数如同“共鸣之心”一样的节点,在星图上有序地闪烁。
信息流逐渐变得有序,但并非以文字或语言的形式,而是一种更直接的、概念性的知识灌注。
她“看到”了“文明壁垒”的宏伟蓝图——一个旨在保护泛人类文明圈免受某种来自维度之外“侵蚀”的、横跨星海的巨型防御网络。它并非单纯的物理屏障,而是融合了能量场稳定、现实锚定、信息沉淀与备份、以及自主防御反击的综合系统。
她“理解”了“侵蚀”的本质——并非物理攻击,而是一种法则层面的污染与扭曲,它能将秩序化为混沌,将物质与能量导向无序的衰变,甚至扭曲生命形态与意识,锈蚀寄生虫或许就是其最低等的表现形式之一。
她“感知”到“北极光计划”仅仅是“文明壁垒”某个子系统在地球上的一个前置研究项目,旨在测试人类意识与壁垒核心能量的兼容性,为可能的“意识上传”或“灵能共振防御”做准备。凯拉,或许是该计划的关键参与者之一。
大量的技术原理、能量矩阵图、生物灵能融合公式、材料科学巅峰造物……如同浩瀚的星河涌入她的脑海。这些知识远超凯拉数据芯片的深度和广度,许多概念甚至超越了当前人类物理学的认知框架。
夜莺感到大脑一阵阵刺痛,仿佛要被这海量的信息撑爆。她死死守住灵台的一点清明,依靠“星火”密匙和林风意念的支撑,努力地将这些信息分门别类,筛选出当前可能被理解和利用的部分,同时将那些过于超前或危险的知识暂时“封存”。
她没有试图记忆所有,那是不可能的。她更像一个过滤器,一个转译器,将碎片中蕴含的、关于基础能源、环境净化、生物共生、简易防御场构建等相对基础且急需的知识,转化为可以口述的语言和图像。
密室外,山猫紧盯着监控屏幕,看到夜莺的生命体征一度出现剧烈波动,精神力读数飙升到危险阈值,不由得握紧了拳头。隔壁房间,老工匠和其他记录者们屏息凝神,等待着夜莺的开口。
终于,夜莺的声音通过内部通讯器传来,带着一丝疲惫,却异常清晰:
“记录:高效光能聚合与存储技术,基于仿生叶绿体结构……”
“记录:低成本水体放射性同位素吸附材料合成公式……”
“记录:基于特定频率声波驱动的局部气候稳定(抑尘、驱兽)装置原理图……”
“记录:基础生物能场(与灵栖族谱系低度兼容)强化与医疗应用初步理论……”
一条条蕴含着希望的技术信息,从密室中流淌而出,被飞快地记录在粗糙的纸页上。这些知识,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传说,而是有可能在灰烬堡垒这片土壤上生根发芽的种子。
读取过程持续了将近六个小时。当夜莺终于切断了读取装置的电源,ALphA-07碎片表面的微光彻底黯淡下去,仿佛其中的精华已被汲取。她感到前所未有的疲惫,几乎虚脱,但眼神却亮得惊人。
她成功了。她不仅带回了碎片,更从中筛选出了能够立即滋养堡垒的“火种”。
然而,在她意识深处,那些被暂时“封存”的、关于“壁垒”核心权限、关于“侵蚀”源头、关于“观察者”更高层级协议的危险知识,如同沉睡的阴影,悄然潜伏。她不知道,当堡垒因为这新的火种而加速成长时,是否会引来更深的阴影注视。
密室的门缓缓打开,灯光泻入。疤脸、山猫和记录者们站在门口,看着疲惫却眼神明亮的夜莺,以及桌上那些写满了未来希望的纸张。
火种,已然带回。
但阴影,或许也随着知识的开启,而悄然蔓延。堡垒的未来,在希望与未知风险的交织中,翻开了新的一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