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8章 静谧下的微澜(1 / 2)

灵栖谷的日子,仿佛被浸泡在温润的灵能泉水中,缓慢而宁静。湖谷社的幸存者们初来时的不安,逐渐被山谷的平和氛围与木语者们的淡然态度所消融。孩子们的脸上重新出现了笑容,他们好奇地观察着发光的小兽,模仿木语者安静的行动方式。大人们则忙着学习新的生存技能——辨识可食用的山谷植物,用柔韧的藤条编织用具,在指定的区域协助进行一些简单的耕作。

木语者们话不多,但并非冷漠。他们会耐心示范,会在有人生病时送来散发着清香的草药,会在夜晚于谷地中央点燃篝火,举行无声的、仿佛与星辰草木共鸣的冥想仪式。那种深入骨髓的、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,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外来者。

夜莺和铁匠被允许在有限范围内活动。夜莺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观察和记录上。她用平板详细记录木语者的社会结构(似乎以长老会为核心,依职能分为巡林者、培育者、疗愈者等)、他们的灵能运用方式(更多是沟通、滋养与守护,而非攻击),以及山谷内独特的生态环境。她发现,这里的动植物都与灵能有着或多或少的共生关系,甚至一些岩石和水源也蕴含着奇异的能量。这仿佛是一个建立在灵能基础上的、高度发达的生态文明。

铁匠则对木语者的工匠技艺产生了浓厚兴趣。他们利用灵能软化并塑形木材、石材的手法,制作出的工具和器物既坚固又充满灵性。他沉默地观察,偶尔用自己带来的金属工具进行交换学习,竟然也摸索出一些门道,能用找到的合适石材打磨出更锋利的箭头和切割工具。这种无需言语的交流,让他紧绷的神经稍稍松弛。

然而,宁静的表象之下,微澜暗涌。

夜莺敏锐地察觉到,木语者们,尤其是巡林客,与外界的联系比表现出来的更密切。她几次看到巡林客在清晨或黄昏时分悄然离开山谷,回来时身上带着风尘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。他们带回来的信息,似乎直接汇报给三位长老。

通过一次偶然的机会,夜莺在帮助一位培育者整理药圃时,听到两位巡林客压低声音的交谈片段:

“……南边的‘铁船’活动更频繁了,已经过了黑石隘口……”

“……东边也有零散的幸存者队伍在靠近山脉,但都被‘林瘴’挡了回去……”

“……长老们担心,‘蚀骨’的阴影可能会被吸引过来……”

铁船?是指海渊团的船只吗?林瘴?是木语者设置的屏障?蚀骨?这又是什么新的威胁?夜莺心中疑窦丛生,但她深知木语者的规矩,不敢贸然打探,只是将这些碎片信息默默记下。

更让她在意的是,那位大长老霂,偶尔投向她的目光,似乎总带着一种深意的探究,仿佛能看穿她与某个“遥远守望”之间的无形联系。有一次,霂长老甚至看似无意地在她身边停下,望着谷中流淌的灵雾,轻声说了一句:“星尘虽远,其辉犹存,指引迷途,亦映危机。”

夜莺心中剧震,几乎可以肯定,霂长老感知到了林风的存在!她按捺住追问的冲动,只是恭敬地低下头。她知道,有些界限,不能轻易跨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