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00章 雾岛(1 / 2)

夏雨浇透了天下城“节律共鸣田”的垄沟,田旁“节律共鸣碑”上的“生有节律,应则永恒”刻字还沾着水珠。可风漠部落的阿沙宝却蹲在沙海区的观日台旁,手里的沙粒影子计时器歪在一边——按上周记录的“沙海节律”,沙绒菌应在“日落前一刻(申正三刻)”进入吸收状态,可今天未到申正,沙海的橙光就已亮起,他匆忙撒下岩粉,却发现橙光只亮了半炷香就熄灭,未吸收的岩粉在雨后的沙粒上结成硬块,沙绒菌的菌膜边缘开始泛出焦黄色,像被提前到来的“假日落”灼伤。

“节律怎么会提前!”阿沙宝用树枝拨开岩粉硬块,指尖触到菌膜的焦脆边缘,“上周还好好的申正三刻,今天申正就亮了,再这样下去,沙绒菌连吸收的时间都没有了!”雾沼部落的阿雾宝也举着雾晶赶来,按记录“雾岛脉冲每辰一次(子正最强)”,可今天雾晶的白光脉冲却乱了套——辰时的脉冲提前到卯时,午时的脉冲推迟到未时,最强的子正脉冲竟微弱到几乎看不见,反倒是寅时(凌晨三点到五点)出现了一次强脉冲,陶碗里的雾气时浓时淡,完全无法稳定传递信号。

“脉冲全乱了!”阿雾宝把雾晶放在节律共鸣树的树荫下,白光在树荫里忽明忽暗,“雾芽说雾岛的脉冲从来没这么乱过,肯定是哪里出了问题,再这样下去,雾岛连基本的信号传递都做不到了!”

争吵声中,岩林部落的阿石宝扛着块测温陶片跌跌撞撞跑来。按记录“林原苔藓菌高于十度生长”,可今天陶片显示气温已到十二度,苔藓菌的绿光菌丝却没像往常一样舒展,反而蜷缩在岩片背面,根部还渗出淡褐色的汁液——更诡异的是,林原的土壤湿度比往常高了三成,阿石宝挖开土层,发现是河泽的水流改道,漫到了林原的边缘,土壤里的水分稀释了苔藓菌所需的矿物质,导致温度达标却无法生长。“温度够了,苔藓却不长!”阿石宝的手指擦过褐色汁液,指尖留下淡淡的涩感,“河泽的水怎么会流到林原?再这样泡着,苔藓菌的根都要烂了!”

河泽部落的阿浪和阿浪宝更崩溃,按记录“河泽微生物月升分散(戌时月升)”,可今天戌时已到,月亮却被厚厚的云层遮住,微生物没像往常一样分散,反而持续聚集在水面,形成的菌膜比之前厚了一倍,连节律共鸣树的根系都被菌膜缠住,树干上的四色共生叶开始发黄脱落——阿浪宝划船去河泽上游查看,发现是雾岛的水汽顺着风飘到河泽,导致云层增厚,月亮被遮,微生物的节律因“无月指引”彻底紊乱。

“不是单一节律错了,是各生态的节律在互相干扰!”阿浪宝指着河面上的雾气,“雾岛的水汽影响河泽的月升,河泽的水流影响林原的温度,林原的湿度又可能影响沙海——我们之前只记单个生态的节律,没发现它们是连在一起的!”

龙弈走到节律共鸣树下,伸手触摸树干上发黄的四色共生叶——叶片的金色(天下城)、橙色(沙海)、绿色(林原)、白色(雾岛)纹路正以不同的频率颤动,金色纹路随河泽的水流节奏波动,橙色纹路跟着雾岛的水汽变化起伏,绿色纹路受河泽湿度影响收缩,白色纹路则因云层遮挡变得微弱。他突然发现,树根部的土壤里,一块之前被忽略的黑色石头正泛着微弱的光,石头表面的波纹不再是单一生态的节奏,而是四种波纹互相叠加、干扰,形成杂乱的图案——这是“节律互扰石”,古籍里提过的“生态节律关联的显影石”。

“生态不是孤立的节律体,是‘节律共生网’!”龙弈举起互扰石,石头上的杂乱波纹在阳光下更清晰,“沙海日落提前,是因为雾岛水汽过多导致大气折射变化;雾岛脉冲紊乱,是因为河泽水流改道影响水汽循环;林原温度节律失衡,是因为河泽水流带来过量湿度;河泽微生物紊乱,是因为雾岛水汽形成云层遮挡月亮——各生态的节律互相牵连着,之前的‘单一适配’根本解决不了互扰问题!”

更糟的是,当天上午,节律共鸣田旁的“节律调和榜”被人涂了泥:成年人们在“节律互扰”旁画了个叉,写着“太复杂,调不过来”,年轻辈在“锚点偏移”旁画了个哭脸,写着“共鸣树都不稳定了”,老辈们则在“互扰原因”旁画了个问号,写着“从来没见过这种牵连”——节律共鸣体系第一次因“生态节律互扰与核心锚点偏移”陷入全域危机。

阿蛊扶着巫蛊部落的老族长阿柏赶来,阿柏的手指抚过节律互扰石,石头上的杂乱波纹慢慢分出层次:“古籍里记着‘律互扰,和则安’!各生态节律像琴弦,一根动则全弦颤,人类不能只按一根弦调,要做‘调音人’,让所有弦的节奏和谐——共鸣树是核心锚点,互扰石是显影镜,两者结合就能找到调和的方法!”

阿豆拉着沙海信使沙烈、林原信使林苔等孩童跑过来,手里拿着用树皮做的“互扰记录册”,上面画着各生态节律的关联线:“我们发现,沙海日落提前两辰,正好是雾岛水汽增加的时间;雾岛脉冲紊乱的时辰,和河泽水流改道的时辰一致;林原湿度增加的量,等于河泽漫出水量的三成!这些不是巧合,是互相关联的!”

“我们要从‘节律适配者’变成‘节律调和者’!”龙弈指着互扰石,“今天,我们一起制作‘节律调和石’,记录各生态节律的互扰程度,再升级‘多生态节律调和议会’,让各生态一起找出调和方案——不是适应单个节律,是让所有生态的节律和谐共生,行不行?”

“我去查沙海和雾岛的关联!”阿沙宝第一个举手,手里攥着互扰记录册,“我要看看水汽怎么影响日落!”雾岛小信使雾芽也点头:“我能帮大家找雾岛和河泽的关联,我对水汽最敏感!”

“节律调和行动”立刻展开,分了“三阶段”:

第一阶段是“节律互扰探索与记录”——全族分成四个“调和小组”,每组搭配2名不同生态的信使+1名节律共鸣者+1名孩童,追踪节律互扰的关联:

沙海-雾岛调和组(阿沙宝+沙烈+雾芽+阿豆):他们在沙海与雾岛之间设置五个“水汽观测点”,每辰记录一次水汽浓度与日落时间:发现雾岛水汽浓度每增加一成,沙海日落就提前一刻;当水汽浓度超过五成时,日落会提前两辰,沙绒菌的吸收时间缩短一半;他们还发现,雾岛水汽增加是因为河泽水流改道,导致雾岛的水源增多,水汽蒸发量变大,这些关联用“水汽箭头→日落时钟”的符号画在记录册上;

雾岛-河泽调和组(阿雾宝+雾芽+阿浪+阿雾):他们在雾岛与河泽之间设置五个“水流观测点”,记录水流改道量与脉冲紊乱程度:发现河泽水流每漫出一成,雾岛脉冲就紊乱一刻;当漫出量超过三成时,脉冲会完全打乱,子夜最强的脉冲会转移到寅时;他们还发现,河泽水流改道是因为沙海的沙粒被风吹到河泽上游,堵塞了部分河道,导致水流漫出,用“水流箭头→脉冲波纹”的符号标注;

河泽-林原调和组(阿浪宝+阿浪+林苔+阿石):他们在河泽与林原之间设置五个“湿度观测点”,记录漫出水量与林原湿度、苔藓菌生长的关系:发现河泽每漫出一成水,林原湿度就增加一成;当湿度超过六成时,即使温度达标,苔藓菌也会停止生长,根部开始渗出褐色汁液;他们还发现,苔藓菌能承受的最大湿度是五成,超过就需要疏导多余水分,用“水流箭头→湿度刻度→苔藓状态”的符号记录;

林原-沙海调和组(阿石宝+林苔+沙烈+阿石):他们在林原与沙海之间设置五个“温度观测点”,记录林原湿度与沙海温度的关系:发现林原湿度每增加一成,沙海的日间温度就降低半度;当湿度超过五成时,沙海日间温度会低于十度,沙绒菌的菌膜会提前收缩,影响吸收效率;用“湿度箭头→温度刻度→沙绒菌状态”的符号标注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