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本小说网 > 武侠修真 > 签到大秦:开局土豆喂饱百万锐士 > 第131章 百姓自发建“黑龙生祠”,香火冲天

第131章 百姓自发建“黑龙生祠”,香火冲天(1 / 2)

全国武道考核与那面惊世骇俗的“土豆功勋榜”所引发的波澜尚未平息,一股更深沉、更源自帝国最底层的力量,却如同积蓄已久的地火,悄无声息地奔涌流动。

最终以一种令朝堂诸公都瞠目结舌的方式,破土而出。

这一切的源头,要追溯到渭南郡蓝田县那个名为瓦窑堡的小村庄。

数月前,此地曾遭变异狼群围困,危在旦夕,是年仅七岁的皇长子嬴昭亲率黑龙锐士如神兵天降,血战狼群,才保全了全村老小的性命。

那份劫后余生的感激,早已深深烙印在每个村民的心底。

而这感激之情,在随后的日子里不断发酵、升华。

伤患们每日分得的那块名为“火云薯”的珍贵食物,竟有加速伤口愈合的奇效;

村子里弥漫的那丝若有若无、却让人呼吸顺畅、身轻体健的“灵气”,据说也与小殿下带来的变化息息相关。

朴实的村民们说不出什么大道理,但他们懂得最直接的感受。

“娃他娘,你可记得?要不是小殿下那天带兵赶到,咱这一家子,还有这瓦窑堡,早就成了狼群的啃食了!”村东头的王老汉吧嗒着旱烟,对老伴念叨着,眼眶有些湿润。

“咋不记得?我这条老命都是殿下捡回来的!”旁边正在纳鞋底的赵氏接过话茬,声音哽咽,“还有俺家那小子,上次摔断了腿,吃了官家发的那个红芋,好得飞快,现在又能满山跑了!”

“嘿,你们发现没?自打地里种了这土豆,连带着吸口气都觉得浑身是劲儿!老张头那咳嗽了十几年的老毛病,今年开春都没咋犯!”另一个村民凑过来,神秘兮兮地压低声音,“我听路过收皮货的商队说,这好像是啥……灵气?也是咱们小殿下弄来的祥瑞!”

“殿下才多大点年纪?这本事,说是神仙下凡也不为过啊!”

“可不是嘛!殿下就是咱瓦窑堡的再生父母,是活神仙!”

这样的议论,并非只在瓦窑堡响起。

在所有因推广土豆而免于饥荒威胁、因灵雨普降而感受到身体变化的乡村僻壤,一种朴素而炽热的感恩之情,如同春日的野草,在百姓心中疯狂滋长。

这种情感积蓄到一定程度,便迫切需要找到一个宣泄的出口。

不知是哪一天,也不知是谁最先提起的,瓦窑堡的村民中间开始流传一个想法:“咱们给小殿下立个长生牌位吧!就供在祠堂里,日日烧香,保佑殿下万寿无疆,也保佑咱大秦永远太太平平的!”

这个提议立刻得到了所有人的赞同。

但村里唯一读过几年书、被推举为里正的老秀才却连连摆手,神情激动地反对:“不妥,不妥!长生牌位,那是敬奉家中尊长先人的。小殿下乃是天家贵胄,真龙血脉,于我等草民有活命、兴家、强体之大恩德,岂是一个小小的牌位能够表达敬意的?”

村民们面面相觑,有些不解:“里正爷,那依您看,该当如何?”

老秀才捋了捋花白的胡须,浑浊的眼睛里闪烁着一股异样的光彩,他深吸一口气,斩钉截铁地说道:“当立生祠!”

“生祠?”村民们更加困惑了。他们大多只听说过为那些功德卓着的清官大老爷立生祠,还从未听过给一位年幼的皇子立生祠的。

“对!就是生祠!”老秀才激动得胡须都在颤抖,声音也提高了八度,“诸位乡亲想想!小殿下推广这亩产数十石的神薯土豆,活人无数,此乃救世之功!创立那修炼的灵法,让我等贱民也能强身健体,此乃强民之功!亲率大军,扫荡狼患,保我一方平安,此乃安邦之功!如此旷古烁今、恩同再造的功德,岂是寻常官吏可比?我们为殿下立生祠,就是要让子子孙孙都永远记住殿下的恩德!”

老秀才一番慷慨陈词,说得众人心潮澎湃。

是啊,殿下的恩情,比山高,比海深,立个生祠,完全应当!

于是,一场完全由民间自发、瓦窑堡村民牵头、周边所有受过嬴昭恩惠的乡村纷纷出钱出力的行动,就这样悄无声息却又热火朝天地展开了。

他们没有等待官府的文书批准,也不讲究什么朝廷的礼制规制,全凭着一腔赤诚。

村民们自发选址在村口一处视野开阔的高地上,请来十里八乡最好的木匠、石匠,伐木的伐木,采石的采石,妇孺们则负责送水送饭,整个工地充满了干劲。

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了出去。

不仅蓝田县,整个渭南郡,甚至关中其他地方听闻此事的百姓,都深感认同,纷纷募捐钱粮,有的甚至派来自家的青壮劳力前来帮忙。

更令人动容的是,那些被请来的匠人们,一听说这是为九皇子嬴昭修建生祠,竟异口同声地表示只收材料本钱,工钱分文不取,说是“能为殿下尽点心,是咱的福分”。

甚至还有游方的风水术士闻讯主动前来,帮忙勘定方位,选择吉穴。

民心所向,众志成城。

不过一个多月的光景,一座虽然算不上奢华、但却庄重肃穆、凝聚了万千百姓心血的祠堂,便在瓦窑堡的村口高地之上拔地而起。

祠宇的匾额上,是请了当地书法最好的老学究挥毫泼墨写下的四个遒劲大字——“黑龙生祠”。

祠内供奉的,并非传统的泥塑木雕神像,而是一块村民们千辛万苦从秦岭深处寻来的墨玉原石,由技艺最精湛的老石匠,呕心沥血,雕琢成一条盘踞昂首、鳞甲须爪皆栩栩如生的黑龙形象,以此象征嬴昭的封号与无上威严。

龙雕之前,香案、供品一应俱全。

今日,便是生祠落成,首次开祠祭拜的日子。

天色还未亮透,瓦窑堡乃至方圆数十里的百姓,就已经扶老携幼,手持线香,将祠堂周围围得水泄不通。

人人脸上都带着一种近乎朝圣般的虔诚表情。

巳时正,吉时已到。

朝阳喷薄而出,万道金光洒落在崭新的祠宇上,仿佛为其镀上了一层神圣的光辉。

主祭人自然是德高望重的老里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