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本小说网 > 都市重生 > 天道碑 > 第259章 矩阵突破,星链初构

第259章 矩阵突破,星链初构(1 / 2)

初代“混沌锁灵灵能电池”的成功,如同在研究院这片深潭中投入了一颗巨石,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至每一个角落。持续月余的压抑和挫败感被一扫而空,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井喷式的创造热情和前所未有的信心。

有了稳定、便携且能量密度可观的“心脏”,许多原本停留在纸面上的灵能设备构想,立刻被提上了研发日程。

赵启明博士带领的团队,第一时间对pSERS系列探测器进行了全面升级。搭载了混沌电池的pSERS-2b型,体积缩小了三分之二,重量减轻了百分之五十,续航时间却提升了数十倍,真正实现了单人手持、长时间野外作业。探测精度和抗干扰能力也因有了稳定独立的能源而大幅提升。

但这仅仅是开始。

更大的突破,发生在林枫亲自指导的“灵能通讯”项目组。

现代通讯技术,无论是无线电还是光纤,在复杂电磁环境、极端地形,尤其是面对某些能干扰甚至屏蔽常规信号的超凡力量时,显得力不从心。而里世界传统的传讯玉符,不仅制作不易、距离有限,且容易被高阶修士拦截或干扰。

林枫提出的构想是——构建一个基于灵能谐振原理的、独立于现有通讯体系之外的“灵网”。

“灵网的核心,在于节点。”林枫在项目组的全息沙盘上,勾勒出蓝图,“我们需要制造一种‘灵能信号中转器’,或者说,‘灵网节点’。它们能够接收、放大并转发特定频段的灵能谐振波,实现信息的超视距、抗干扰传输。”

这个构想比探测器复杂了何止一个量级。它不仅要能收发信号,还要具备信号处理、路由选择和能源自持的能力。

混沌电池解决了能源问题,但如何实现灵能信号的稳定收发和智能处理,成了新的拦路虎。

常规的电子芯片无法直接处理灵能信号,而用修真界的神识传念方式,又无法实现标准化和自动化。

这一次,林枫将目光投向了刚刚取得突破的“混沌锁灵矩阵”本身。

“为什么一定要将灵能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再处理?”林枫提出了一个颠覆性的想法,“我们能否直接利用‘混沌矩阵’的固有特性,来实现信号的调制、解调和路由?”

他召集了理论模型组和工艺组的核心成员,进行了连续数日的闭关推演。

“混沌系统对初始条件极度敏感,具有内在的不可预测性。”林枫在虚拟建模平台上,构建出一个复杂的、多层次的混沌能量场,“但反过来,这种敏感性,也意味着它拥有极高的信息承载潜力。我们可以通过微调矩阵内部的某些关键参数(比如阴阳能量的比例、内循环的速率),来改变其对外发射的谐振波特征,从而实现对信息的‘编码’。”

他演示着模型:一个稳定的混沌矩阵,当其内部某个微小的控制节点被注入一个特定的能量脉冲(代表数字信号“1”或“0”)时,整个矩阵的谐振输出波形会发生虽复杂却可重复的、规律性的变化。

“看,这就是调制。”林枫指着波形变化,“而接收端的另一个混沌矩阵,如果其内部结构与发射端同源,它就能从接收到的杂乱谐振波中,‘识别’出这种规律性的变化,并将其还原为最初的能量脉冲信号——这就是解调。”

“至于路由……”林枫眼中闪烁着智慧的火花,“我们可以预先在每个节点矩阵中,固化一个唯一的‘地址标识符’。这个标识符同样可以通过微调矩阵参数来实现。当信号传来时,节点会自动比对标识符,决定是接收、转发还是忽略。”

这个构想,相当于将每一个灵网节点,都制造成一个微型的、能够自主处理灵能信息的“混沌生物”!它不再依赖于传统的硅基芯片,而是基于灵能材料本身和刻录其中的混沌阵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