虹桥纪元的晨光洒在安息镇的老槐树上,斑驳的光影落在镇公所那本泛黄的《星轨历307年人口普查名册》上。守档人老周戴着老花镜,指尖轻轻划过纸页上“李建国”的名字——后面跟着“配偶:林淑华,子嗣:无”的备注。这一页被塑封保护着,和镇上其他老居民的档案一起,锁在防蚀柜里。
“李建国啊……”老周眯起眼睛,回忆起三十年前的往事,“那可是咱们安息镇出了名的老实人!娶了隔壁黄泉镇的林淑华,两口子勤勤恳恳种地,听说后来搬去了迷雾镇开杂货铺……”
柜台前站着个穿星轨学院制服的年轻研究员,正低头记录着什么。听到“李建国”的名字,他手中的电子笔微微一顿,在平板上快速调出一份加密档案——【星轨历307-312年,原地球安息镇居民李建国,于星轨历313年突然注销户籍,同期星轨母巢新增研究员“李星辰”的入职记录,生物特征匹配度99.98%】。
研究员的眉头皱了起来。他抬头望向窗外,阳光正好照在镇子东头的老槐树上,树影婆娑间仿佛能看到某个模糊的身影。他想起上周在迷雾镇档案馆查到的另一份记录:林淑华在丈夫“失踪”后,独自经营杂货铺十年,直到四年前因病去世,临终前仍念叨着“建国的信”。可镇上没人知道,她口中的“建国”,早已化名“李星辰”,在星轨母巢的核心实验室里,与苏瑶一同孕育了林夏。
黄泉镇的“忘忧茶馆”里,几个老头围坐在八仙桌旁,面前的粗瓷碗里飘着茉莉香片。话题不知怎么就转到了“李建国”身上。
“要说老李啊,那可是个好人!”满脸皱纹的张大爷咂了咂嘴,“当年他和林淑华结婚的时候,咱们可都去喝了喜酒!俩人郎才女貌,谁想到后来……”
“后来老李突然就没了音信!”旁边的李婶接话,“林淑华找了他好几年,最后也没个结果。可怜啊,一个人拉扯着铺子,硬是把日子过下来了。”
茶馆老板娘端着茶壶过来添水,闻言叹了口气:“我听我婆婆说,林淑华临走前还念叨着,说老李走之前留了封信,藏在镇东头老槐树下的石头缝里……可后来那棵老槐树被雷劈了,石头缝也找不到了。”
角落里,一个穿着星轨学院实习生制服的女孩默默听着,手中的记录板差点掉在地上。她叫苏小北,是苏瑶的远房侄女,被派到地球各大乡镇收集“星轨文明与地球融合初期的民间记忆”。她清楚地知道,那些老人记忆里的“李建国”,正是如今星轨母巢的首席研究员“李星辰”——而他的真实身份,是林夏的父亲。
更让她震惊的是,档案里明确记载着:李星辰(原名李建国)在星轨历313年与苏瑶结婚,次年生下林夏。而林淑华对此一无所知。
迷雾镇的街角,那间挂着“老李杂货铺”招牌的小店已经闲置了四年。褪色的招牌在风中轻轻摇晃,发出吱吱呀呀的响声。店门半掩着,里面弥漫着一股陈旧的气息。
苏小北推开门,灰尘在阳光中飞舞。货架上还摆着一些落满灰尘的商品,角落里有一张破旧的木桌,桌上放着一本发黄的日记。她小心翼翼地翻开日记,里面是林淑华工整的字迹:
“今天又没收到建国的信……他说去星轨城办点事,怎么一去就是这么多年?林淑华啊林淑华,你是不是太傻了,他要是真有事,怎么会连封信都不留?”
“今天铺子来了个奇怪的客人,穿着一身黑衣服,问我认不认识李建国。我说认识啊,他是我丈夫!可那人听完就走了,眼神怪怪的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