傍晚时分,虎头山旅部旁的一间宽敞些的土坯房里,灯火通明,气氛热烈。
李云龙特意嘱咐炊事班,将此次缴获的一些罐头、野猪肉,加上山里采的蘑菇、打的野味,精心准备了几个还算丰盛的菜肴,为杨教授接风洗尘,也顺带犒劳一下周婉、王瑶等这些从北平来的学生骨干。
饭桌上,没有太多繁文缛节,充满了军队特有的直爽和热情。李云龙和赵刚作为主人,频频向杨教授敬酒(以水代酒),感谢他的到来。
杨教授看着桌上虽不算精致却诚意十足的饭菜,感受着在座众人真挚的情感,心中十分感动,连日奔波的疲惫仿佛也消散了不少。
席间,杨教授关切地询问起周婉、王瑶等学生在根据地的生活和工作情况。
“老师,您放心!”一个男学生抢着回答,脸上洋溢着兴奋,“这里虽然条件艰苦,比不上北平,但大家都特别热情!乡亲们把我们当自己人看,有什么好吃的都想着我们。战士们更是好样的,个个斗志昂扬,打鬼子毫不含糊!”
王瑶接过话头,声音清脆:“是啊老师,尤其是这次打渡边联队,我们虽然在后方,但前线的消息不断传回来,听得我们都热血沸腾!战士们太英勇了!”
提到这次战斗,学生们顿时都来了精神,尤其是那几个男同学,更是眉飞色舞,仿佛亲身经历一般。你一言我一语地向杨教授描述起来:
“旅长指挥得太神了!先是让小股部队不停骚扰,把鬼子拖得筋疲力尽!”
“然后在韩家岭设下埋伏,地形选得那叫一个绝!鬼子一头就撞进来了!”
“鬼子用了飞机大炮,甚至放了毒气!但咱们战士早有准备,根本没怕!”
“最后旅长派兵抄了鬼子的后路,把那个什么渡边联队包了饺子,全都消灭了!”
“真是太解气了!”
他们讲述时,眼神中充满了对李云龙的崇拜和对胜利的自豪。周婉虽然没有抢话,但安静地坐在一旁,听得极其认真,每当听到李云龙如何英明决策时,她的眼中都不自觉地闪烁着小星星般的光彩,嘴角含着浅浅的笑意。
说到激动处,一个身材结实的男同学突然放下筷子,对李云龙和赵刚认真地说:“旅长,政委!我们几个男同学商量好了,不想一直在后勤和文化岗位了!我们请求分配到战斗部队去!我们要像战士们一样,拿起枪直接打鬼子!”
李云龙闻言,哈哈一笑,打量了他们几眼:“好小子!有股子血性!是咱中国爷们儿!不过嘛,”他话锋一转,“打仗光靠血性可不行,得训练!
你们现在的工作同样重要,通讯、医疗、文化,少了哪一样,咱们这支部队都转不动!等你们先把现在的本职工作干好了,军事技能也练达标了,老子自然会考虑让你们上一线!现在,都给老子安心工作,好好学习打仗的本事!”
赵刚也温和地补充道:“同学们,旅长说得对。革命工作分工不同,但目标一致。你们现在的岗位,同样是抗战的重要一环。等时机成熟,部队自然会给你们更大的舞台。”
学生们听了,虽然略有不甘,但也明白首长们说得在理,纷纷点头称是。
晚餐在愉快的气氛中结束。李云龙和赵刚还有军务要处理,先行离去。其他学生也陆续返回各自岗位或宿舍。最后,房间里只剩下杨教授和他的两个得意门生——周婉和王瑶,她们都是学水利的,杨教授特意留下她们,要初步商讨一下水电站的构想。
看着同学们都走了,王瑶性格活泼,凑到周婉身边,用胳膊碰了碰她,压低声音笑嘻嘻地说:“小婉,从实招来!你是不是喜欢咱们旅长?我看你今天晚上,眼睛都快长在旅长身上了!平时在通讯连也是,一有旅部的电话或者关于旅长的情报,就数你最积极!”
周婉猝不及防被说中心事,瞬间闹了个大红脸,羞得差点跳起来,急忙去捂王瑶的嘴:“死丫头!你……你胡说什么呢!再乱说我撕你的嘴!旅长……旅长他那是大英雄,怎么会……怎么会看上我这么个普通学生……”她的声音越说越小,头也低了下去,但脸颊上的红晕却久久未散。
杨教授在一旁看着两个弟子打闹,慈祥地笑了笑。他呷了一口热水,缓缓开口道:“小婉啊。”
周婉和王瑶立刻安静下来,看向老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