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6章 善行致远(1 / 2)

晨曦初露,倩潇公益基金会总部的小楼已经被金色的阳光温柔地拥抱。这栋三层建筑坐落在东莞市中心,米黄色的外墙在晨光中显得格外温暖。门口悬挂的木质牌匾上,倩潇公益基金会七个大字苍劲有力,那是杨潇特意请一位书法名家题写的。

林倩今天到得特别早。怀孕六个月的她穿着宽松的孕妇裙,外面套着一件淡蓝色的开衫,整个人散发着母性的柔光。她轻轻推开玻璃门,前台的小张立即起身:林总早!今天您怎么来得这么早?

今天有个重要的项目要启动,想提前来看看准备情况。林倩微笑着回应,目光已经投向墙上那张巨大的项目进度表。

这张进度表记录着基金会成立一年来的点点滴滴。从最初只有三个人的小团队,发展到如今拥有三十多名专职员工的知名公益组织;从最初仅能帮助几十个困难家庭,到现在已经惠及上千人。每一个标记都代表着一个生命的转变,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。

林总,这是今天曙光计划启动仪式的流程安排。项目总监李敏快步走来,将一份文件递给林倩,媒体已经陆续到场了,杨总那边也准备好了。

林倩仔细翻阅着文件,不时用笔做着标记:受助代表的发言顺序再调整一下,让王阿姨第一个讲。她的故事最能体现我们基金会的初衷。

明白。李敏点头记下,另外,市政府那边刚来电话,王副市长确认会出席今天的仪式。

这个消息让林倩眼中闪过惊喜的光芒。基金会影响力的扩大,已经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重视,这是他们一直期待的局面。

上午九点,基金会门前的广场上已经人头攒动。红色的地毯从门口一直铺到演讲台,两侧摆放着基金会一年来成果的展板。受助者们早早来到现场,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感激和希望。

杨潇的车缓缓驶入广场,他今天特意选择了一套深蓝色西装,显得庄重而不失亲和力。下车时,他先细心地扶住林倩,然后才向等待的媒体和来宾们点头致意。

紧张吗?他低声问林倩。

林倩摇摇头,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:想到我们帮助过的那些人,我就充满了力量。

启动仪式正式开始。王副市长首先致辞,他对基金会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:倩潇公益基金会在短短一年时间内,探索出了一条企业参与公益事业的新路径,为我市的慈善事业树立了典范。

轮到杨潇发言时,他没有站在演讲台后,而是走到台前,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:很多人问我,为什么要投入如此多的精力和资金做公益。我的答案很简单——因为曾经有人在我最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,让我懂得了雪中送炭的意义。

他的目光与林倩交汇,眼中满是深情:我的夫人林倩,用她的善良改变了我的人生。现在,我们想将这份善良传递下去,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。

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。林倩在掌声中缓缓起身,走向演讲台。阳光洒在她身上,为她镀上了一层圣洁的光晕。

一年前,我们基金会帮助的第一个对象是一位单亲妈妈。林倩的声音温柔而有力,她为了给患病的儿子治病,每天要打三份工。当我们找到她时,她已经快要撑不下去了。

台下渐渐安静下来,所有人都被她的讲述所吸引。

现在,这位妈妈的病已经痊愈,在基金会的帮助下开了一家小吃店。她的儿子也恢复了健康,今年秋天就要上小学了。林倩的眼中闪着泪光,这就是我们坚持的意义——给绝望中的人带去希望。

她的话音刚落,一位中年妇女抱着一个小男孩走上台。这就是林倩刚才提到的单亲妈妈王阿姨。她激动地握住林倩的手,泣不成声:没有基金会,就没有我们母子的今天...

这个感人的场面让许多在场的人都流下了眼泪。媒体记者们纷纷按下快门,记录下这动人的一刻。

启动仪式结束后,杨潇和林倩带领王副市长参观基金会的办公区。在项目展示墙前,林倩详细介绍着基金会的各个项目:

曙光计划主要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,我们已经培训了三百多人,就业率达到百分之八十;新芽工程专注于助学助教,资助了二百多名贫困学生;暖阳行动则为孤寡老人提供日常照料...

王副市长频频点头:这些项目都很务实,真正解决了群众的实际困难。

参观到三楼的培训教室时,正好赶上曙光计划的烘焙课程。十几名学员正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制作西点,空气中弥漫着香甜的气息。看到杨潇和林倩进来,学员们纷纷起身问好。

大家继续,不用管我们。林倩微笑着示意,学习得怎么样?

一个年轻女孩兴奋地举起手中的蛋糕:林总您看,这是我第一次做的戚风蛋糕,老师说我很有天赋呢!

杨潇注意到女孩眼中的光彩,轻声对林倩说:这让我想起了红姐餐馆里的小雨。

是啊,林倩感慨地说,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力,只需要一个机会。

中午,基金会在食堂准备了简单的工作餐。杨潇和林倩与员工们一起用餐,气氛轻松融洽。席间,李敏汇报了一个好消息:

刚刚接到省民政厅的通知,我们基金会入选了省级示范公益组织,下周要去广州领奖。

这个消息让所有人都振奋不已。杨潇举起水杯: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,我以水代酒,敬各位一杯。

林倩补充道:这份荣誉属于基金会的每一个人,更属于所有信任我们、支持我们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