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4章 信息博弈(2 / 2)

与此同时,杨潇通过阿强战友的渠道,找到了真正的钯铑合金供应商——家南非矿业公司驻香港代表处。对方确实有一批现货,但要求极高的预付款。

“资金是个问题。”苏晴查看公司账目后说,“上次交易已经动用了大量流动资金,再抽调会影响正常运营。”

杨潇却毫不担心:“钱不是问题。赵天宇会‘借’给我们的。”

他启动了一个大胆的计划:通过那个被发现的间谍,向赵天宇传递“杨潇正在筹借高利贷购买钯铑合金”的假消息。

果不其然,赵天宇上钩了。他立即通过地下钱庄安排,主动向杨潇提供“贷款”,利率高得离谱,但要求用杨氏股份做抵押。

“他这是要一石二鸟。”苏晴分析道,“既赚高额利息,又图谋杨氏股权。”

杨潇冷笑:“那就看看最后坑的是谁。”

在签署贷款协议时,杨潇特意加入几个隐蔽条款:一是允许提前还款且不收取剩余期限利息;二是允许用钯铑合金现货抵部分债务。

赵天宇团队审核时发现了这些条款,但认为无伤大雅——他们根本不相信杨潇能提前还款或搞到钯铑合金。

资金到位后,杨潇立即通过香港代表处购买了大量钯铑合金。为防赵天宇察觉,这批货通过特殊渠道直接运往杨氏工厂,立即投入生产。

同时,杨潇开始他的舆论造势计划。

首先,他通过行业媒体释放“杨氏集团研发出钯铑合金减量技术,原材料需求大幅下降”的消息。这导致钯铑合金市场价格应声下跌5%。

接着,他又通过财经媒体散布“某大型基金正在做空钯铑合金相关股票”的传闻,进一步打压市场信心。

最后,他让苏晴以律师事务所名义发布“近期破获多起贵金属造假案”的警示通报,暗示市场流通大量假货。

三层信息叠加,钯铑合金市场出现恐慌性抛售。赵天宇囤积的真货价值大幅缩水。

时机成熟时,杨潇使出了杀手锏。

他通过那个被发现的间谍,向赵天宇传递了一个“绝密信息”:杨氏因为技术突破,不再急需钯铑合金,正在悄悄抛售库存回笼资金。

赵天宇立即派人调查,发现杨氏确实在“抛售”(实际上是杨潇安排的烟雾弹),于是信以为真。为避免更大损失,他急忙开始抛售自己囤积的真货。

但他不知道的是,杨潇早已通过多个壳公司,在低位接盘这些真货!

当赵天宇发现自己抛售的货物最终都被杨潇收购时,为时已晚。他不仅损失惨重,还因为股价下跌而面临保证金追缴。

更精彩的是,杨潇用这批低价收购的钯铑合金抵偿了高利贷债务,根据合同条款,节省了大量利息支出!

“完美的一局!”苏晴看着财务报告,忍不住赞叹,“赵天宇这次损失至少五个亿,还帮我们解决了原材料问题。”

林倩却有些担忧:“赵天宇不会善罢甘休的。他肯定会报复。”

杨潇神色凝重:“你说得对。这只是小胜一局,真正的战斗才刚刚开始。”

果然,第二天就传来消息:赵天宇突然病重住院,公司事务暂由张浩代理。但杨潇敏锐地意识到,这很可能又是赵天宇的阴谋。

通过内线消息,他们得知赵天宇正在暗中调动大量资金,似乎准备某个大动作。但具体目标不明。

就在此时,杨潇接到一个神秘电话。对方使用变声器,只说了一句话:“小心能源板块。”

这个警告让杨潇突然想起什么。他立即调出杨氏集团的业务结构图,目光落在了一个不起眼的子公司上——杨氏新能源。

这家公司主要从事锂电池研发生产,近期因为技术突破,估值大幅上升。更关键的是,它拥有一项关乎未来能源安全的核心专利。

“赵天宇的真正目标可能是这个。”杨潇指着专利文件,“他之前的所有动作可能都是烟雾弹。”

苏晴立即调取相关资料:“这项专利确实价值连城。如果赵天宇能控制它,不仅能弥补损失,还能卡住杨氏的未来发展。”

林倩提出关键问题:“但他怎么夺取专利呢?”

杨潇眼中闪过寒光:“如果我猜得没错,他下一步很可能会对杨氏新能源下手。可能是商业间谍,也可能是更极端的手段。”

夜幕降临,东莞华灯初上。一场看似胜利的博弈,实则揭开了更大较量的序幕。杨潇站在窗前,望着城市璀璨的夜景,心中明白:与赵天宇的这场商战,已经进入更加危险的阶段。

而此刻的赵天宇,正站在自己豪华公寓的落地窗前,手中端着一杯红酒,脸上没有任何病容。

“杨潇啊杨潇,你确实让我意外。”他对着夜空轻笑,“但游戏才刚刚开始。下一步,我会让你知道什么叫真正的绝望。”

他拨通一个电话:“启动‘暗影计划’。我要让杨氏新能源三天内陷入瘫痪。”

电话那头传来冰冷的回应:“明白。已经安排好了。”

城市的两端,两个对手都在为下一轮交锋做准备。商业战的硝烟,正在东莞的夜空中悄然弥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