猫耳山营寨,王黑风正带着刀队队员练习爬城墙。他们用藤蔓编了软梯,在营寨后的土坡上反复演练,每个人的手心都磨出了血泡。
“队长,城里的鬼子跟缩头乌龟似的,啥时候才能真刀真枪干一场?”年轻队员擦着汗,语气里满是焦躁。
王黑风拍了拍他的肩膀:“团长说了,打仗不光靠勇,还靠谋。咱们现在磨快刀子,等赤田那小子忍不住露头,一刀就能结果他。”
这时,李云霄匆匆走来:“团长有令,今晚黑风刀队配合炮兵,给城里的鬼子来个‘夜袭’。”
“夜袭?好啊!”队员们顿时兴奋起来。
“不是真袭。”李云霄笑着解释,“炮兵晚上往城东南角开几炮,制造攻城假象,你们带着鞭炮和铁桶,在西北角敲锣打鼓,让赤田分不清咱们的主攻方向,折腾他一夜。”
王黑风恍然大悟:“俺懂了!这叫声东击西,让鬼子来回跑,累死他们!”
深夜的巴彦城,死寂被炮声打破。
“轰!轰!”
炮弹落在城东南角,火光冲天。赤田立刻调派预备队增援,可还没等部队到位,西北角又传来震天的锣鼓声和鞭炮声,夹杂着“攻城”的呐喊。
“八路在西北角!快!调兵过去!”赤田在城楼上大喊,额头渗出冷汗。
日军部队在城里疲于奔命,刚跑到西北角,东南角又响起炮声;刚返回东南角,西北角的锣鼓声又震天响。折腾到后半夜,士兵们累得瘫在地上,连枪都举不起来了。
而城外的八路军,早已带着工具撤退,只留下满地的鞭炮碎屑。
第二天,赤田看着熬得眼睛通红的士兵,知道再这样下去,不等八路军攻城,部队自己就垮了。他立刻向省城发电,请求增派援军和物资,否则巴彦难守。
猫耳山营寨里,曹兴国看着赤田的求救电报(由地下党截获),嘴角露出微笑。
“鱼儿快上钩了。”曹兴国对众人道,“赤田一请援,神田就得派兵。咱们就在半路设伏,吃掉他的援军,到时候巴彦城就是孤城一座,不攻自破。”
王黑风摩拳擦掌:“团长,伏击的时候让俺们刀队上!保证把援军的指挥官砍成两半!”
曹兴国点点头:“好。但记住,这次的援军可能带了重武器,你们跟在炮兵后面,等炮弹炸乱了他们的阵型,再冲上去收割。”
“是!”
夕阳下,战士们开始擦拭武器,检查弹药。黑风刀队的队员们把大刀磨得锃亮,刀刃在阳光下闪着寒光。他们知道,一场更大的战斗即将到来,而这一次,他们要让巴彦城里的鬼子知道,什么叫真正的绝望。
“队长,”年轻队员摸着大刀,眼里闪烁着期待,“你说这次能缴获多少枪?”
王黑风望着巴彦城的方向,信心满满:“不光能缴枪,说不定还能把赤田那小子的眼镜给摘回来!”
远处的城墙上,赤田正举着望远镜观察,镜片反射着落日的余晖,却照不透他眼底的焦虑。他不知道,自己的求援,正是曹兴国等待已久的机会。这场攻心与坚守的较量,即将迎来新的转折。
“团长,”李云霄看着地图,“您说神田会派多少援军?”
曹兴国拿起铅笔,在地图上圈出一个地名:“不管多少,只要他们走黑风口,就别想活着过去。传令下去,准备在黑风口设伏——这次,咱们要让赤田连求援的机会都没有。”
“是!”
营地的号角声响起,战士们开始集结。黑风刀队的队员们扛起大刀,迈着整齐的步伐,走向集结地。他们的影子被夕阳拉得很长,像一把把即将出鞘的利刃,等待着斩向敌人的那一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