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在这时,柳如烟从庄园方向快步而来,绯色襦裙在晨风中飘动,袖口磷粉香囊的香气若有若无。
“少主。”她走近低声道,“徽州商会那边有动静了。”
陈墨微微挑眉:“怎么说?”
“他们派人送来了回信。”柳如烟从袖中抽出一封火漆封印的信笺,“虽未明说合作,但言辞颇为客气,提及‘愿实地考察’。”
“很好。”陈墨接过信,嘴角扬起一丝笑意,“看来我们的佃农,不仅种得了田,也说得准话。”
午后,阳光炽烈,田间的气氛却愈发凝重。评测仍在继续,越来越多的村民围拢过来,看着自家长辈亲手丈量土地、称重稻谷。
“这才是咱们庄稼人的规矩!”一名年轻佃户忍不住喊道。
人群顿时响起一片附和之声。
“以前都是士族老爷们说了算,现在我们也看得见、摸得着!”
“是啊,谁还能糊弄咱们?”
陈墨站在田边,听着这此起彼伏的声音,心中微微一松。他知道,这不仅仅是一次产量测算,更是一场信任的重建。
他转身对身旁的苏婉娘低声道:“你准备那份《永佃制》的草案,我打算明日呈报制置使。”
苏婉娘点头:“盐场股份的事呢?”
“一并提出。”陈墨目光坚定,“若能让佃农入股,不仅能稳定生产,还能吸引更多商帮关注。”
“徽州那边……会感兴趣吗?”
“他们会的。”陈墨望向远方,“因为这不是一次买卖,而是一条新的路。”
傍晚,夕阳将稻田染成一片金色。评测结束,最终的数据被刻在一块青石碑上,立于村口大道旁。老佃户们站在碑前,脸上难得露出笑容。
“以后咱也有说话的地方了。”那位年长的老者感慨道。
陈墨走上前,轻拍他的肩膀:“不止是说话的地方,更是契约的开始。”
夜幕降临,灯火渐次亮起。议事厅内,苏婉娘正在整理评测报告,准备抄送徽州商会驻庐州联络处。
她在信封背面轻轻画下一枚竹叶图案,目光深远。
窗外,风起云涌,一场更大的风暴,似乎正在酝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