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节黄涛噬土,灾情告急
凤启元年盛夏,中原连日暴雨,乌云如墨,压得人喘不过气。黄河流域更是阴雨连绵,河水暴涨,浊浪滔天。自上古以来,黄河便以“善淤、善决、善徙”闻名,素有“三年两决口,百年一改道”之说,此刻在连日暴雨的冲刷下,更是如暴怒的巨兽,挣脱了两岸堤坝的束缚,疯狂地吞噬着沿岸的土地、村庄与生灵。
最先传来急报的是河南府。黄河在河南府境内的堤坝决口,数十丈宽的缺口处,黄涛汹涌而出,如万马奔腾,瞬间淹没了沿岸的十几个村庄。房屋被冲毁,田地被淹没,百姓们来不及逃跑,纷纷被卷入涛涛黄水中,死伤无数。侥幸逃生的百姓,扶老携幼,逃到高处,无家可归,只能靠吃树皮、草根为生,处境凄惨。
紧接着,河北、山东等地也相继传来急报,黄河多处堤坝决口,灾情蔓延,波及数十个州县,受灾百姓达数百万之众。各地的奏报如雪片般飞往京城,字里行间都透着绝望与急切。
太和殿内,气氛凝重得让人窒息。文武百官分列两侧,个个神色惨白,忧心忡忡。林微身着明黄色龙袍,端坐于龙椅之上,手中紧握着一份来自河南府的奏报,眉头紧锁。奏报上的字迹被泪水浸染,模糊不清,字里行间描述的惨状,让她心中阵阵刺痛。
“陛下,黄河泛滥,灾情严重,河南府已被淹没大半,受灾百姓数百万,无家可归,急需朝廷救援!”户部尚书李修出列奏道,声音哽咽,“臣恳请陛下立刻下旨,调拨粮草、物资,派遣官员前往灾区赈灾,同时组织人力,抢修堤坝,堵住决口!”
“李尚书所言极是!”兵部尚书张强附和道,“灾区秩序混乱,盗匪横行,若不尽快派遣军队前往维持秩序,安抚百姓,恐怕会引发民变!”
开明派官员们纷纷出言,恳请林微尽快采取行动。而保守派官员们,则站在一旁,神色复杂,眼中带着一丝幸灾乐祸。
“陛下,依臣之见,此次黄河泛滥,并非天灾,而是人祸!”前朝遗老,如今的礼部侍郎周显突然出列,躬身奏道。周显是保守派的核心人物之一,一直对林微称帝心怀不满,伺机发难。
“周侍郎此言何意?”林微冷声问道,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。
“陛下,”周显道,“黄河乃是河伯之居所,历代帝王都对河伯恭敬有加,每年都会举行祭祀大典,祈求河伯保佑黄河安澜。而陛下登基后,废除了祭祀河伯的大典,改用新政,触怒了河伯。此次黄河泛滥,正是河伯对陛下的警告!”
“周侍郎说得对!”其他保守派官员纷纷附和,“陛下,若想平息河伯的怒火,保住天下百姓,就必须恢复祭祀河伯的大典,献上童男童女作为祭品,同时废除新政,退位让贤,还政于皇室宗亲!”
“一派胡言!”宇文擎怒喝一声,出列反驳道,“黄河泛滥,乃是自然之灾,与祭祀河伯何干?周显,你分明是借灾情发难,想要动摇陛下的统治,颠覆凤启王朝!”
“宇文元帅,你血口喷人!”周显道,“臣所言句句属实,皆是为了天下百姓!若陛下不听臣的劝告,执意推行新政,触怒河伯,黄河泛滥将永无止境,天下百姓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!”
朝堂之上,支持与反对的两派再次争论不休。保守派官员们趁机散布谣言,将黄河泛滥归咎于林微称帝和推行新政,试图煽动百官和百姓,逼迫林微退位。
林微坐在龙椅上,神色平静,心中却早已怒火中烧。她知道,保守派官员们是借灾情发难,想要趁机夺权。但此刻,灾区的百姓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,她没有时间与他们争论。
“众卿稍安勿躁。”林微的声音清亮,压过了百官的争论,“黄河泛滥,是天灾,亦是对朕的考验。朕绝不会因为一场灾情,就废除新政,退位让贤。朕会亲自前往灾区,组织百姓治水,堵住决口,赈济灾民。至于祭祀河伯,献上童男童女,纯属无稽之谈,朕绝不允许此类残害百姓的事情发生!”
“陛下,万万不可!”周显急道,“灾区危险,黄河水势汹涌,陛下万金之躯,岂能轻易涉险?若陛下有个三长两短,凤启王朝将群龙无首!”
“朕意已决,无需多言!”林微道,“宇文擎,你立刻率领三万禁军,随朕前往河南府灾区,维持秩序,组织人力治水;苏瑾,你负责调拨粮草、物资、药品,尽快运往灾区,确保灾民有饭吃、有衣穿、有药医;李修,你负责协调各地官员,统计灾情,安抚百姓。其他官员,各司其职,不得有误!”
“臣遵旨!”宇文擎、苏瑾、李修等人齐声应道。
保守派官员们见状,心中虽有不满,但也不敢再反对。他们知道,林微心意已决,此刻再争论,只会引火烧身。
第二节御驾亲征,临危受命
三日后,林微率领三万禁军,踏上了前往河南府灾区的征程。御驾亲征的消息传到灾区,百姓们既激动又担忧。激动的是,女帝亲自前来,说明朝廷重视灾情,他们有救了;担忧的是,黄河水势汹涌,女帝万金之躯,若有闪失,他们将罪该万死。
林微的御驾一路疾驰,沿途所见,皆是一片狼藉。道路被冲毁,桥梁被淹没,田地变成了汪洋,村庄沦为泽国。逃到高处的百姓们,衣衫褴褛,面黄肌瘦,眼中满是绝望。看到林微的御驾,他们纷纷跪倒在地,痛哭流涕,祈求女帝救救他们。
林微心中刺痛,立刻下令,让禁军就地搭建临时帐篷,安置灾民,同时发放粮草和药品。她亲自走下御驾,扶起倒地的百姓,轻声安慰道:“乡亲们,你们受苦了。朕来了,朕一定会治好黄河,堵住决口,让你们早日重返家园,重建家园!”
百姓们听到林微的话,心中燃起了希望,纷纷高呼“凤主万岁,万岁,万万岁!”
经过数日的跋涉,林微的御驾终于抵达了河南府灾区的核心地带——黄河决口处。远远望去,数十丈宽的决口处,黄涛汹涌,浊浪滔天,如一条咆哮的黄龙,疯狂地吞噬着周围的土地。决口两侧,临时搭建的堤坝摇摇欲坠,随时都有再次决口的危险。禁军和百姓们正在奋力抢修堤坝,但在汹涌的黄涛面前,他们的努力显得如此渺小。
“陛下,您来了!”河南府知府王大人快步迎了上来,跪倒在地,泪流满面,“臣无能,未能守住堤坝,让百姓们受苦了!”
“王大人,起来吧。”林微扶起他,“灾情严重,非你一人之过。现在不是自责的时候,我们要尽快想办法,堵住决口。”
林微走到决口处,仔细观察着水势和堤坝的情况。她发现,黄河的堤坝大多是用泥土筑成的,经过连日暴雨的冲刷,早已变得松软不堪,这也是堤坝容易决口的主要原因。而且,决口处的水势太过汹涌,单纯依靠人力和泥土,根本无法堵住决口。
“宇文擎,苏瑾,你们过来。”林微道。
宇文擎和苏瑾立刻走到她身边。
“宇文擎,你立刻组织禁军和百姓,在决口两侧修建临时导流渠,将一部分黄河水引入附近的低洼地带,减缓决口处的水势。”林微道,“苏瑾,你立刻让人运来大量的石块、木材、钢筋(被包装成“上古神铁”)和水泥(被包装成“固堤神泥”),这些都是加固堤坝和堵住决口的关键物资。”
“臣遵旨!”宇文擎和苏瑾齐声应道。
林微之所以能想到这些方法,是因为她在现代学习过水利工程知识。她知道,想要堵住决口,首先要减缓水势,然后用坚固的材料加固堤坝,最后再用“合龙”的方法,堵住决口。
但在这个时代,这些方法都是闻所未闻的。为了让百姓们相信她,她必须将这些现代水利知识,包装成“上古水利术”。
“乡亲们,”林微走到百姓们面前,高声道,“朕得到上古大神的指点,掌握了‘上古水利术’,能够治好黄河,堵住决口。现在,朕需要你们的帮助,与朕一起,共抗天灾,重建家园!”
百姓们听到林微的话,心中充满了信任和期待。他们知道,林微是“凤圣女帝”,拥有神通广大的“上古秘术”,一定能够带领他们战胜灾情。
“我们愿意跟随陛下,共抗天灾!”百姓们纷纷高呼。
接下来的日子里,林微亲自坐镇决口处,指挥禁军和百姓们治水。宇文擎组织人力,修建导流渠。百姓们虽然疲惫不堪,但在林微的感召下,个个干劲十足。他们肩扛手推,运送土石方,修建导流渠。经过数日的努力,两条宽大的导流渠终于建成,黄河水被分流,决口处的水势果然减缓了不少。
苏瑾也不负所望,从全国各地调来了大量的石块、木材、钢筋和水泥。这些物资被源源不断地运往决口处,为加固堤坝和堵住决口提供了坚实的保障。
林微则亲自指导百姓们,用钢筋和水泥加固堤坝。她将水泥和沙子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,加入适量的水,制成“固堤神泥”。这种“神泥”凝固后,坚硬如石,比传统的泥土堤坝坚固百倍。百姓们看到“固堤神泥”的神奇效果,纷纷惊叹不已,更加坚信林微的“上古水利术”。
第三节奸佞作祟,建材危机
就在治水工作顺利进行,决口即将被堵住的时候,一场新的危机悄然降临。
这日,林微正在指导百姓们用“固堤神泥”加固堤坝,突然,一名负责修建堤坝的禁军小校匆匆跑来,神色慌张地说道:“陛下,不好了!我们运来的‘固堤神泥’和‘上古神铁’,有一部分是劣质的!用这些劣质材料修建的堤坝,刚刚出现了裂缝!”
“什么?”林微心中一惊,立刻跟着小校,来到出现裂缝的堤坝处。果然,一段刚刚用“固堤神泥”和“上古神铁”加固的堤坝,出现了一道长长的裂缝,裂缝还在不断扩大,随时都有崩塌的危险。
“立刻组织人手,将这段堤坝拆除,重新修建!”林微当机立断,“同时,立刻检查所有未使用的‘固堤神泥’和‘上古神铁’,看看还有多少是劣质的!”
禁军和百姓们立刻行动起来。经过检查,发现运来的“固堤神泥”和“上古神铁”中,有三分之一都是劣质的。这些劣质的“固堤神泥”,凝固后强度不够,一遇水就会软化;劣质的“上古神铁”,则是用普通的铁制成的,强度不足,容易生锈断裂。
“是谁这么大胆,竟然敢在治水的关键物资上动手脚?”宇文擎怒不可遏,“这分明是想要置陛下和百姓于死地!”
林微心中也满是愤怒。她知道,这一定是保守派官员们干的。他们不甘心失败,想要通过破坏治水工作,让灾情扩大,从而逼迫她退位。
“苏瑾,你立刻调查此事!”林微道,“查清楚这些劣质物资是从哪里来的,是谁负责采购和运输的,背后的主使是谁!务必在三日之内,查明真相,将相关人员一网打尽!”
“臣遵旨!”苏瑾道,“陛下放心,我一定尽快查明真相,给陛下和百姓们一个交代!”
苏瑾不敢耽搁,立刻组织人手,展开调查。他通过查看物资的采购记录、运输路线和相关人员的口供,很快就锁定了嫌疑人——河南府通判赵德和工部侍郎张远。
赵德是河南府的通判,负责灾区物资的接收和分配。张远是工部侍郎,负责治水物资的采购和运输。两人都是保守派官员,与周显交往密切。
苏瑾立刻派人将赵德和张远控制起来,进行审讯。在确凿的证据面前,赵德和张远很快就交代了自己的罪行。他们承认,是周显指使他们,在采购和运输治水物资的过程中,用劣质物资替换了优质物资,想要破坏治水工作,让灾情扩大,从而逼迫林微退位。
“周显这个奸贼!”林微得知真相后,怒不可遏,“他竟然为了一己私利,不顾天下百姓的死活,破坏治水工作!宇文擎,你立刻派人前往京城,将周显和他的同党全部抓捕归案,严加审讯!”
“臣遵旨!”宇文擎道。
就在这时,保守派官员们再次散布谣言,说治水物资出现问题,是因为林微的“上古水利术”触怒了河伯,河伯不愿意让黄河安澜。他们还煽动一些不明真相的百姓,聚集在决口处,要求林微停止治水,恢复祭祀河伯的大典,献上童男童女作为祭品。
“凤主,治水物资出现问题,是河伯的警告!”一名被煽动的百姓高声道,“请凤主停止治水,恢复祭祀河伯的大典,献上童男童女,祈求河伯原谅!”
“对!请凤主恢复祭祀河伯!”其他被煽动的百姓纷纷附和。
林微看着这些被煽动的百姓,心中既愤怒又无奈。她知道,这些百姓都是无辜的,他们只是被保守派官员们利用了。
“乡亲们,”林微高声道,“治水物资出现问题,并非河伯的警告,而是有人故意破坏!是保守派官员们,为了逼迫朕退位,不顾你们的死活,用劣质物资替换了优质物资!朕已经查明了真相,相关人员已经被抓捕归案,很快就会受到应有的惩罚!”
“凤主,你不要欺骗我们了!”被煽动的百姓道,“若不是触怒了河伯,治水物资怎么会出现问题?堤坝怎么会出现裂缝?”
“乡亲们,我没有欺骗你们!”林微道,“我这里有灵犀佩,能够洞察真相。谁在说谎,谁在说真话,灵犀佩一验便知!”
林微取出灵犀佩,高举过头顶,高声道:“灵犀佩,显灵!让大家看看,是谁在说谎,是谁在破坏治水工作!”
灵犀佩爆发出耀眼的绿光,形成一道无形的屏障,扩散开来。被煽动的百姓们在绿光的照射下,纷纷清醒过来,意识到自己被保守派官员们利用了。他们看着林微,眼中满是愧疚和感激。
“凤主,我们错了!我们不该相信奸贼的谣言,怀疑您!”百姓们纷纷跪倒在地,痛哭流涕。
“乡亲们,起来吧。”林微道,“你们都是无辜的,错的是那些奸贼。现在,我们要团结一心,尽快修复堤坝,堵住决口,重建家园!”
“我们愿意跟随凤主,共抗天灾!”百姓们齐声高呼。
第四节灵犀定堤,合龙截流
解决了建材危机和谣言危机后,治水工作再次顺利进行。林微让人将所有的劣质物资全部销毁,重新调来了优质的“固堤神泥”和“上古神铁”。禁军和百姓们士气大振,日夜不停地加固堤坝,修建导流渠。
经过十几天的努力,堤坝被加固得异常坚固,导流渠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,决口处的水势已经减缓了很多。现在,是时候进行“合龙”,堵住决口了。
“合龙”是治水的关键环节,也是最危险的环节。需要将大量的石块、木材、钢筋和水泥,投入决口处,形成一道坚固的屏障,将黄河水堵住。但决口处的水势依然汹涌,想要成功合龙,难度极大。
林微亲自制定了合龙方案。她让宇文擎组织人手,在决口两侧搭建起两座高高的栈桥,然后用绞车将巨大的石块和木材,从栈桥上投入决口处。同时,她让百姓们将“固堤神泥”制成巨大的泥块,也从栈桥上投入决口处,填补石块和木材之间的缝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