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本小说网 > 灵异恐怖 > 凤啼权巅:穿越女的帝王攻略 > 第303章 新政惊雷,相权暗涌

第303章 新政惊雷,相权暗涌(1 / 2)

第一节金殿论政,旧党发难

初夏的阳光穿透太和殿的琉璃瓦,在金砖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。殿内檀香缭绕,文武百官身着各色官袍,分列两侧,气氛肃穆得近乎凝滞。林微身着特制的银红绣凤纹朝服,站在宇文擎身侧,成为这满殿男臣中唯一的女性身影,宛如一株凌寒绽放的红梅,惹得无数道目光落在她身上——有好奇,有鄙夷,有警惕,亦有几分不易察觉的探究。

她的朝服是皇帝特批的规制,虽不及后妃礼服华贵,却也绣着细密的凤羽纹,领口和袖口缀着细碎的珍珠,既不失王妃的尊荣,又暗含“辅政”的特殊身份。胸前的灵犀佩被藏在衣襟内,温热的触感透过丝绸传来,像是一枚定心丸,让她在这庄严肃穆又暗藏杀机的金殿中,始终保持着从容不迫。

皇帝端坐龙椅之上,面色威严,目光扫过殿内众人,最终落在林微身上:“靖王妃,你与靖王联名上奏的新政方案,朕已看过。今日召集群臣,便是要听一听你的具体构想,也让百官议一议,此事可行与否。”

林微上前一步,微微躬身行礼,声音清亮,不卑不亢:“回陛下,臣妾与靖王商议的新政,核心在于‘安民生、清吏治、足国库’,共分三策——户籍清厘、粮税改革、吏治考核。此三策皆源自臣妾家传的‘上古治世方略’,经臣妾与靖王反复推演,若能推行,不出三年,必能让国库充盈,民生改善,吏治清明。”

话音刚落,殿内便响起一阵低低的窃窃私语。

“户籍清厘?粮税改革?这不是要动世家大族的根基吗?”

“一个女子,竟敢妄谈治世方略,真是不知天高地厚!”

“我看她是仗着陛下的宠信,想要肆意妄为!”

这些议论声不大,却足够让殿内众人听得一清二楚。林微恍若未闻,继续说道:“先说户籍清厘。如今我朝户籍混乱,隐匿人口、虚报户数之事屡见不鲜,不仅导致赋税流失,还让流民四起,治安堪忧。臣妾的‘九州分野之法’,便是将天下分为九域,每域设‘司户官’,下辖乡、里、保三级,逐户核查,登记造册,注明人口、田产、职业,并用‘灵犀辨真术’验证信息真伪,确保户籍无一字虚假。”

她顿了顿,补充道:“户籍册将采用‘璇玑账册’形制,一式三份,一份存于户部,一份存于地方司户官署,一份由百姓自行保管,三者互相对照,杜绝篡改之弊。”

“荒谬!”一声怒斥突然响起,打断了林微的话。只见吏部尚书韦嵩越众而出,他身着紫色官袍,须发皆白,脸上满是褶子,眼神却锐利如刀,“靖王妃,你这‘九州分野之法’,简直是纸上谈兵!我朝疆域辽阔,人口众多,逐户核查谈何容易?再者,世家大族多有隐匿人口之举,皆是为了供养族人、维系宗族,你强行清厘,岂不是要动摇国本,引发世家不满?”

韦嵩是三朝元老,现任丞相韦渊的叔父,也是朝中保守派的领袖,根基深厚,门生故吏遍布朝野。他一开口,立刻有不少官员附和:“韦尚书所言极是!世家大族乃是国之柱石,岂能轻易撼动?”

“靖王妃此举,怕是会引发动乱啊!”

“女子见识短浅,只知其一不知其二,还请陛下三思!”

林微看向韦嵩,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意:“韦尚书此言差矣。世家大族固然是国之柱石,但隐匿人口、逃避赋税,却是损国利己之举。如今国库空虚,边关军饷不足,赈灾粮草短缺,皆与此有关。若能清厘户籍,让隐匿人口浮出水面,赋税便能增加三成,足以缓解国库困境。至于说引发动乱,臣妾以为,只要方法得当,晓之以理,动之以情,世家大族必会理解陛下的良苦用心,支持新政。”

“方法得当?”韦嵩冷笑一声,“靖王妃不过是个深居内院的妇人,何曾见过民间疾苦,何曾知晓世家的势力?那些世家大族盘踞一方,势力庞大,若强行清厘户籍,他们必定会联合起来反抗,到时候,天下大乱,谁来负责?”

“自然是臣妾负责。”林微眼神坚定,“臣妾愿立下军令状,若因户籍清厘引发动乱,臣妾愿以死谢罪。但若是韦尚书故意阻挠新政,导致国库空虚、民生凋敝,还请陛下治其延误国事之罪。”

韦嵩没想到林微如此强硬,竟敢当众与他叫板,顿时气得脸色铁青:“你……你一个妇人,竟敢如此放肆!”

“臣妾并非放肆,只是为了国家,为了百姓,不得不据理力争。”林微道,“韦尚书口口声声说世家大族是国之柱石,却不知百姓才是天下的根本。若百姓流离失所,食不果腹,即便世家大族再强盛,国家也难以长治久安。”

皇帝看着殿内针锋相对的两人,眼中闪过一丝沉吟。他知道韦嵩所言并非全无道理,世家大族确实势力庞大,轻易动不得。但他也明白,林微的新政切中了时弊,若能推行,对国家大有裨益。

“韦尚书,靖王妃所言,亦有几分道理。”皇帝开口道,“户籍混乱确实是我朝一大顽疾,是该好好整治一番。不过,此事事关重大,不可操之过急。朕以为,可以先在京城周边的几个县试点推行,若效果良好,再逐步推广至全国。”

韦嵩还想反对,但看到皇帝眼中的坚定,只好躬身道:“陛下圣明。”

林微心中松了一口气,皇帝虽然没有完全同意在全国推行,但试点推行已是一个不错的开始。她知道,想要改变积弊已久的现状,不可能一蹴而就,只能循序渐进。

“谢陛下。”林微躬身行礼,“臣妾定会好好筹备试点事宜,确保新政顺利推行。”

“好。”皇帝点了点头,“接下来,你再说说粮税改革和吏治考核。”

林微正欲开口,却见又一位官员越众而出,正是户部侍郎王坤。他是韦嵩的门生,也是保守派的核心人物之一。

“陛下,靖王妃的户籍清厘之策尚且存在诸多隐患,粮税改革和吏治考核更是万万不可行!”王坤道,“如今我朝实行的是‘什一税’,即百姓缴纳收成的十分之一作为赋税,此乃祖制,沿用百年,早已深入人心。靖王妃想要推行‘量能输纳之术’,按田产多少、收成高低缴纳赋税,田多者多缴,田少者少缴,无田者免缴,这分明是在偏袒贫民,打压富户,违背祖制,动摇国本!”

“是啊,祖制不可违!”

“靖王妃此举,是要挑起贫富矛盾啊!”

“还请陛下驳回此策!”

保守派官员们纷纷附和,殿内反对的声音此起彼伏。林微看着这些官员,心中冷笑不已。这些人表面上是维护祖制,实则是为了维护自己和世家大族的利益。他们大多出身世家,田产众多,实行“量能输纳之术”,他们的赋税将会增加不少,这自然是他们不愿看到的。

“王侍郎,祖制是死的,人是活的。”林微道,“百年前的祖制,是为了适应当时的社会状况。如今时移世易,社会状况早已发生了巨大变化,若依旧墨守成规,只会让贫富差距越来越大,百姓越来越困苦,国家越来越衰弱。”

她顿了顿,继续说道:“‘量能输纳之术’并非偏袒贫民,打压富户,而是为了公平公正。富户田产多,收成高,缴纳更多的赋税,是理所应当;贫民田产少,收成低,缴纳较少的赋税,甚至免缴,是为了让他们能够生存下去,不至于流离失所。只有让百姓安居乐业,国家才能长治久安。”

“至于吏治考核,臣妾的‘考成法’,是根据官员的政绩、品德、能力进行综合考核,考核优秀者提拔重用,考核不合格者降职罢黜。此举旨在清除贪官污吏,选拔贤能之士,让吏治清明,政令畅通。”

“考成法?”韦嵩冷哼一声,“靖王妃是想凭一己之力,颠覆我朝的选官制度吗?我朝选官,向来注重门第出身、科举功名,岂能凭你一个妇人的几句空话,就随意提拔或罢黜官员?”

“韦尚书,门第出身和科举功名固然重要,但政绩、品德和能力更为重要。”林微道,“若一个官员出身名门,科举高中,却贪赃枉法、庸碌无能,这样的官员,难道也要委以重任吗?若一个官员出身寒微,却政绩卓着、品德高尚、能力出众,这样的官员,难道就因为出身不好,就不能提拔重用吗?”

她的话掷地有声,让殿内不少开明的官员暗暗点头。他们深知,如今朝中确实有不少官员,出身名门,却尸位素餐、贪赃枉法,导致政令不通、民生凋敝。林微的考成法,确实是整治吏治的良方。

皇帝看着殿内的争论,心中已有了决断。他知道,林微的新政虽然会触动不少人的利益,但对国家和百姓却是有利的。他想要重振朝纲,开创盛世,就必须进行改革。

“好了,诸位大臣不必再争了。”皇帝开口道,“靖王妃的新政,立意深远,切中时弊,朕认为可行。户籍清厘先在京城周边试点推行,粮税改革和吏治考核,也一同在试点地区试行。试点期间,由靖王妃全权负责,靖王从旁协助,百官必须全力配合,不得有误!”

“陛下!”韦嵩等人还想反对,但被皇帝严厉的目光制止了。

“朕意已决,不必多言!”皇帝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,“若有人敢阻挠新政推行,无论是谁,一律严惩不贷!”

韦嵩等人见状,只好躬身行礼:“臣遵旨。”

林微心中大喜,连忙跪地谢恩:“臣妾谢陛下隆恩!臣妾定不辜负陛下的信任,全力以赴推行新政,为国家和百姓谋福祉!”

宇文擎也连忙跪地谢恩:“臣谢陛下隆恩!臣定会协助王妃,确保新政顺利推行!”

皇帝点了点头,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:“好!你们退下吧,尽快筹备试点事宜,朕等着你们的好消息。”

“臣(臣妾)遵旨!”

林微和宇文擎起身,并肩走出太和殿。阳光洒在他们身上,温暖而耀眼。林微知道,这只是她新政之路的开始,未来,她还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和挑战,但她不会退缩。她会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,克服一切障碍,将新政推行到底。

而韦嵩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,眼中闪过一丝阴鸷。他低声对身边的王坤道:“一个妇人也想推行新政,动摇世家根基,真是痴心妄想!我们绝不能让她得逞!”

王坤点了点头,眼中满是阴狠:“老师放心,学生已经有了对策。她不是想试点推行吗?我们就让她的试点变成一场灾难!”

韦嵩嘴角勾起一抹冷笑:“好!此事就交给你去办。记住,做得干净利落,不要留下任何痕迹。”

“学生明白。”

两人相视一眼,眼中都闪过一丝毒辣的光芒。一场针对林微和新政的阴谋,正在暗中酝酿。

第二节试点风波,流民围城

林微和宇文擎回到王府后,立刻开始筹备新政试点事宜。他们挑选了京城周边的三个县——清河县、永安县、太平县,作为试点地区。这三个县人口适中,地理位置优越,既有平原沃野,也有山区丘陵,情况较为复杂,具有代表性。

为了确保新政顺利推行,林微组建了一支专门的新政推行团队,成员包括苏瑾推荐的商业人才、宇文擎手下的得力干将,以及一些通过考试选拔出来的寒门子弟。她亲自对团队成员进行培训,传授“九州分野之法”“量能输纳之术”“考成法”的具体操作方法,以及“璇玑账册”的使用技巧。

同时,她还让苏瑾动用财力,印刷了大量的新政宣传册,派人在试点地区张贴、发放,向百姓宣传新政的好处,争取百姓的支持。

一切准备就绪后,新政于五月初一在三个试点县正式推行。

起初,试点地区的百姓对新政充满了疑虑和担忧。他们害怕户籍清厘会让他们缴纳更多的赋税,害怕粮税改革会让他们的生活更加困苦。但在林微派出的宣传团队的耐心讲解下,以及一些开明士绅的带头支持下,越来越多的百姓开始接受新政,主动配合户籍清厘和粮税申报。

户籍清厘工作进展顺利。林微派出的司户官们,严格按照“九州分野之法”,逐户核查,登记造册。他们手中拿着林微特制的“璇玑账册”,上面的表格清晰明了,数据记录准确无误。遇到有百姓隐匿人口、虚报田产的情况,司户官们便会取出“灵犀佩”,用“灵犀辨真术”进行验证。灵犀佩遇到虚假信息时,会发出淡淡的黑光;遇到真实信息时,则会发出柔和的白光。百姓们看到灵犀佩的神奇效果,再也不敢隐瞒,纷纷如实申报。

粮税改革也取得了初步成效。按照“量能输纳之术”,富户们虽然缴纳的赋税有所增加,但他们的田产多、收成高,增加的赋税对他们的生活影响不大;而贫民们缴纳的赋税大幅减少,甚至有些无田的流民免缴赋税,他们的生活得到了明显改善。百姓们对新政的满意度越来越高,纷纷称赞林微是“救苦救难的活菩萨”。

吏治考核也在同步进行。林微派出的考核官们,严格按照“考成法”,对试点地区的官员进行综合考核。一些政绩卓着、品德高尚、能力出众的官员得到了提拔重用;一些贪赃枉法、庸碌无能的官员则被降职罢黜。试点地区的吏治变得清明起来,政令畅通,百姓们的诉求也得到了及时回应。

新政的顺利推行,让林微和宇文擎都松了一口气。他们知道,只要试点成功,新政就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来。

但好景不长,就在新政推行后的第十天,清河县突然爆发了“流民围城”事件。

一群衣衫褴褛、面黄肌瘦的流民,聚集在清河县衙门前,高声呼喊着“废除新政”“还我生路”的口号,情绪激动,甚至有一些流民试图冲击县衙。

清河县令吓得魂飞魄散,连忙派人向林微和宇文擎禀报。

林微和宇文擎接到消息后,立刻带领一队侍卫,赶往清河县。

赶到清河县时,只见县衙门前挤满了流民,人数足有上千人。他们个个面带菜色,眼神中充满了绝望和愤怒,口中不断呼喊着反对新政的口号。县衙的侍卫们手拉手组成人墙,奋力阻拦着流民,场面十分混乱。

“大家静一静!静一静!”林微走上前,高声喊道。她的声音清亮,穿透力极强,瞬间压过了流民们的呼喊声。

流民们纷纷转过头,看向林微。当他们看到林微身着华丽的朝服,气质雍容华贵时,眼中闪过一丝嫉妒和愤怒。

“你就是那个推行新政的靖王妃?”一个身材高大、满脸络腮胡的流民走上前,怒视着林微,“都是你!都是你推行的什么破新政,害得我们流离失所,食不果腹!你还我们生路!”

“是啊!还我们生路!”

“废除新政!”

“杀了这个妖女!”

流民们的情绪再次激动起来,纷纷向前涌去。

宇文擎立刻挡在林微身前,眼中满是威严:“尔等休得放肆!王妃娘娘是为了让百姓安居乐业,才推行新政,岂能容尔等在此撒野!”

“为了让我们安居乐业?”络腮胡流民冷笑一声,“她推行的户籍清厘,让我们这些流民无处藏身;她推行的粮税改革,让我们这些无田之人,连一口饭都吃不上!这就是你说的安居乐业?”

“你胡说!”林微道,“新政规定,无田之人可以免缴粮税,还可以向官府申请救济粮。而且,我们正在组织流民开垦荒地,分给你们土地,让你们能够自给自足。你们怎么会食不果腹?”

“救济粮?开垦荒地?”络腮胡流民嗤笑一声,“我们根本没有收到什么救济粮!官府说,新政推行初期,国库空虚,没有多余的粮食发放给我们。至于开垦荒地,那些荒地都在偏远的山区,土地贫瘠,根本种不出粮食!你这是在欺骗我们!”

“是啊!我们根本没有收到救济粮!”

“那些荒地根本种不出粮食!”

“你就是个骗子!妖女!”

流民们纷纷附和,情绪越来越激动。

林微心中一沉,她知道,这里面一定有问题。她明明已经让苏瑾准备了足够的救济粮,发放给试点地区的流民,而且开垦的荒地也是经过精心挑选的,土地肥沃,并非络腮胡流民所说的贫瘠之地。

“你说没有收到救济粮,可有证据?”林微问道。

“证据?”络腮胡流民道,“我们这么多人都可以作证!难道我们这么多人会联合起来欺骗你一个王妃吗?”

“是啊!我们都可以作证!”

“我们没有收到救济粮!”

林微看着流民们坚定的眼神,心中更加确定,这背后一定有人在暗中操纵。这些流民很可能是被人煽动的,目的就是为了破坏新政的推行。

“大家稍安勿躁。”林微道,“我相信你们说的话,但此事一定有误会。我会立刻派人调查此事,查明救济粮的去向,以及开垦荒地的真实情况。如果确实是官府失职,我一定会严惩相关官员,还大家一个公道。如果是有人故意煽动你们,破坏新政,我也一定会将幕后黑手揪出来,绳之以法。”

她顿了顿,继续说道:“现在,我先让手下的人给大家分发一些粮食和水,让大家先填饱肚子。有什么问题,我们慢慢解决,不要冲动,更不要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。”

说完,她示意身后的侍卫,将带来的粮食和水分发给流民。

流民们看到粮食和水,情绪稍稍平复了一些。他们确实已经很久没有吃饱饭了,看到眼前的粮食,纷纷上前领取。

林微趁机对宇文擎使了个眼色。宇文擎立刻明白过来,悄悄对身边的侍卫头领吩咐了几句。侍卫头领点了点头,立刻带领一队侍卫,悄悄离开了县衙,去调查救济粮的去向和开垦荒地的情况。

林微则留在县衙门前,与流民们交流,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。通过交流,她发现这些流民大多来自清河县周边的山区,原本以打猎、采药为生。但最近一段时间,山区的猎物和药材越来越少,他们无法维持生计,只好下山成为流民。

就在这时,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走到林微面前,跪倒在地,泪流满面:“王妃娘娘,求你救救我的孙子!他已经三天没有吃东西了,快要饿死了!”

林微连忙扶起老妇人,心中一阵酸楚:“老人家,你别着急,我这就让人为你孙子准备食物和药品。”

她让人将老妇人的孙子抱过来,只见那孩子面色蜡黄,瘦弱不堪,气息微弱,确实已经奄奄一息。林微立刻让人拿出随身携带的急救包,给孩子喂了一些葡萄糖水(包装成“上古灵液”),又喂了一些易消化的食物。

过了一会儿,孩子的气息渐渐平稳下来,眼神也有了一丝光彩。老妇人感激涕零,对着林微连连磕头:“多谢王妃娘娘!多谢王妃娘娘救命之恩!”

“老人家,不必多礼。”林微道,“保护百姓是我的责任。你放心,我一定会查明真相,让大家都能安居乐业。”

周围的流民们看到林微如此关心百姓,心中的敌意渐渐消散了一些。他们开始相信,林微推行新政,确实是为了让他们过上好日子,只是中间可能出现了一些问题。

第三节暗查追踪,黑幕渐显

宇文擎派出的侍卫,很快就查明了真相。

原来,清河县的县令李大人,是韦嵩的门生。他对林微的新政极为不满,认为新政触动了他和世家大族的利益。于是,他暗中与韦嵩、王坤等人勾结,故意扣押了发放给流民的救济粮,将其变卖,中饱私囊。同时,他还故意将流民安置在偏远贫瘠的山区,让他们开垦荒地,根本种不出粮食,以此制造流民的不满,煽动他们围攻县衙,破坏新政的推行。

此外,侍卫们还发现,那个带头闹事的络腮胡流民,根本不是什么真正的流民,而是李大人雇佣的地痞流氓。他收了李大人的钱财,故意煽动其他流民闹事,试图将事情闹大,逼迫朝廷废除新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