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形势之下,朱慈璧,不如此不行啊,
毕竟满清四十万大军压境,南明地方根基已断,
原本支持南明的三根柱子,
军方勋贵,文官集团,外戚宦官集团,
军方勋贵,包括江北四镇和南京勋贵在内,都投降的投降,战死的战死,已经算亡了,
而外戚宦官集团,更是随着弘光帝朱由崧和东厂提督、凤阳监军、提督京营的大太监卢九德,两人的身死,而已经彻底灰飞烟灭,
支持南明建立的三方势力,如今只剩下文官集团,一家独大,
包括隆武帝朱慈璧,所提拔任命的前线水、路大军督师,
如东线钱塘江防线的兵部尚书熊汝霖、中线的兵部右侍郎张煌言、两湖总督堵胤锡,新任水师督师新科状元傅以渐,
严格意思上,都是文臣的一员,
文官集团独大,只就是南明的现实,
如今为了存活,朱慈璧只能依靠文官集团,扩大文官集团的权利,
并想办法重新培养军方勋贵集团和外戚势力,从而反过来制衡如今一家独大的文官集团!
毕竟如今的南明,武将勋贵集团可以说在南京城破后,基本上都销声匿迹了,
现在的沛国公朱大典、护国公马士英等人,都是朱慈璧刚刚培养的,势力还太小,
而皇后郑氏一族的外戚势力倒是不弱,但那是军中,还有水师之中!
不过好在,南明军中,现在还是自己这个皇帝所提拔的文官,
如熊汝霖、张煌言、堵胤锡、张名振、傅以渐、陈子龙、姚启圣,阎应元等人为主,
皆是为国为民,忠心于自己的文官,
故,可以说南明如今的军权尽在朱慈璧掌握之中!
但朝堂,却已经渐渐有点失衡的感觉,
虽然内阁首辅礼部尚书陈子壮,是自己一派,算是帝党,
吏部尚书陆振飞,此人是孤臣!
兵部就更不说了,那是自己的底气所在!
但,剩下的工部尚书瞿式耜,
刑部尚书吕大器,
户部左侍郎黄宗羲,
吏部左侍黄道周、
吏部右侍郎方以智,
吏部郎中侯方域,
吏部员外郎冒襄、陈贞慧等人,
竟然有隐隐联合之势,多次对军机处下达的命令,推诿扯皮,
以无声抵抗军机处这个新成立的南明权力机构!
但,为了全局,为了打赢此次明、清大战,
朱慈璧还不得不进行妥协,重组锦衣卫,取消锦衣卫和东厂监察、逮捕朝臣之权,以讨好文官集团,缓和朝中局势!
毕竟如今之南明,文官集团一家独大!
如今南明文官集团的权利,可以说比原来的明末还要强上几分,
为了保住南明如今仅剩下的半壁江山,为了活命,更为重新夯实南明统治天下的根基,
朱慈璧,闰六月时,已经和地方绅士代表的文官集团妥协了一次,
允许南明麾下的地方绅士、世家大族大练乡兵,
当然,此举也有利好的一面,
重新夯实了大明统治天下的根基——地方绅士集团。
毕竟满清那边,现在地方上的绅士世家大族,可没有任何军权,
财富再多,没有军权,就犹如身怀巨款,而没有自保之力,
军权在手,恰如宝剑在手!
如此一对比,
南明地方上获得军权的各地绅士世家大族,自然会不遗余力的全力支持南明,
正因如此,南明才能存活到现在!
不然,仅凭前线那60万新组建之新军,如何能挡住清军那如狼似虎的近四十万大军,四个多月的强大攻击!
在自身势力不足之时,要想活下来,
唯有妥协再妥协,拉拢一切可能之势力为我所用,共抗满清,才能先活下去!
正因如此,隆武帝朱慈璧上台后,先是放军权于地方,后又改组锦衣卫,缓和内部局势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