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启禀太后,老臣目前得到的最新消息是,
数天之前,陛下和太子去了芜湖黄得功所部,现正与追击的清军激战,
想来不日,就会有消息传来,
有黄得功所部数万大军的保护,陛下和太子现下应该是安全的,
太后暂时无需挂念!”
对于黄得功此人,邹太后还是知道的,
此人不仅会统兵,而且武艺高强,更关键的是,还对皇室忠心耿耿,想来有此人护驾,
皇帝和太子,现在暂时应该也是安全的,估计杀退追击的清军之后,就能一家团聚,
毕竟如今福王一脉,只逃出来太后邹氏、弘光帝朱由崧、太子朱慈璧三人,
邹太后自然是挂念无比!
只听其,继续开口说道,
“既然如此,马大人,你即刻下令派出大军,前去接应皇帝和太子来杭州主持国事!”
“老臣遵旨,一会下朝之后,立刻让兵部左侍郎朱大典,亲自领大军前去接应陛下和太子!”马士英拱手道,
毕竟弘光帝朱由崧是他所策立的,自然已经和弘光帝朱由崧绑在一起。
有弘光帝在,就有他马士英的权势,
因此对于派兵接应弘光帝和太子朱慈璧之事,自然是上心不已。
同时派兵部左侍郎朱大典,亲自领军,也能减少自己在朝中的对手,
毕竟此人,不是自己这一派的,还野心勃勃,想要依靠手中大军取代自己的首辅位置!
“呵呵,真是痴心妄想,有老夫在朝一天,尔就休想更进一步!”
听到马士英的回答,邹太后安心不少,
本打算宣布立刻退朝,好立刻出兵,接应皇帝和太子,
但只见马士英又上前一步,高声道,
“太后,留步,老臣还有要事启奏,
当此,清军南下,南京陷落,陛下和太子暂时未归之际,老臣请求暂请客居杭州的潞王监国处理国事,
等皇帝和太子归来后,再行归政,以备万全!”
毕竟如今,数万清军正在芜湖之地追击皇帝和太子,
虽然说黄得功所部,战力强悍,但也恐怕不是清军的对手,
万一,皇帝和太子都被清军所获,
拥潞王监国,依旧可以保证自己的权势,
毕竟潞王朝中没有根基,到时朝堂大权仍旧在自己掌控之中。
马士英真是老谋深算,早已想好退路!
听到马士英的提议,邹太后又看向一旁的马士英一党,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阮大铖,问道,
“爱卿,以为是否有必要请潞王监国?”
只听阮大铖,高声说道,
“太后,首辅大人所言即是,
臣请太后,立刻下懿旨,请潞王前来,暂时监国,
等陛下和太子归来后,再行归政于君!”
听到马士英、阮大铖两人的提议,一旁的文官兵部左侍郎朱大典,
虽然不愿,毕竟他和两人不是一派,一旦潞王监国,两人将再拥有策立之功,在朝中的权势,将会不减反增,对自己想要更进一步,甚至取马士英而带之不利,
但他也没有反对,
因为杭州附近,唯一能监国,且和弘光帝朱由崧关系最近的皇室只剩下潞王朱常汸,
潞王朱常汸,乃是明朝隆庆帝朱载坖的亲孙子,万历皇帝朱翊钧的亲侄子,南明弘光帝朱由崧的亲堂叔!
至于附近的鲁王朱以海,乃是明太祖第十子鲁王朱檀之后,跟弘光帝朱由崧关系差的不是一星半点,
有潞王朱常汸在,根本不可能有鲁王朱以海监国的可能,
正因如此,即是和马士英、阮大铖两人一派不对付的,兵部左侍郎朱大典,也没有出声反对。
邹太后,又见朝中现在剩下的最后一名大臣兵部左侍郎朱大典,也没有出声反对,
只能最后留下一句,
“那就去请潞王朱常汸前来监国,首辅马士英辅政,”
后,退朝离去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