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7章 王翠花的举报(1 / 2)

晓梅继续道,“但他也没说啥,就在本子上记了几笔,然后说会让李主任定夺,让我们近期……嗯,‘注意影响’。”

“注意影响……”

林向阳默默重复着这四个字,目光变得锐利起来。

刘干事只是执行者,真正的风向,需要看街道一把手李爱华主任的态度。

而举报能直接捅到街道,并且用词如此精准狠辣——“课外牟利”、“地下工厂”,这绝不是普通邻居发发牢骚那么简单。

是谁?

几乎不用细想,一个刻薄算计、脸上总是带着伪善笑容的面孔就浮现在林向阳脑海中——王翠花!

只有她,这个一直觊觎林家抚恤金和房子未果、屡次吃瘪的远房姑妈,才有这样的动机和恶毒心思。

也只有她,能精准地抓住这个时代最敏感的政治词汇来构陷。

看来,上次被卫国“物理清场”以及豆芽技术推广后她在院里的名声扫地,并未让她真正收敛,反而变本加厉,用了更阴险的手段。

“大哥,是不是……王姑妈她又……”

晓梅显然也猜到了,小脸上满是气愤。

林向阳摆了摆手,没有让她说下去。

心里知道就行,有些话不能说出口,隔墙有耳。

“没事,”

他放下水碗,脸上露出一个让人安心的笑容,“咱们身正不怕影子斜。‘互助组’帮了院里那么多人家,李主任也是知道的。只要咱们做事合乎规矩,就不怕别人乱说。”

他嘴上安慰着妹妹,大脑却在飞速运转。

王翠花的举报,虽然恶毒,但并非无懈可击。

关键在于街道办,尤其是李主任如何定性。

“课外牟利”是高压线,碰不得;但如果是“勤工俭学”、“劳动实践”或者“邻里互助”,那就在政策允许甚至鼓励的范围内了。

关键在于,如何让李主任相信,并且愿意为他们背书。

直接去解释?显得心虚。

被动等待处理?太过冒险。

必须主动做点什么,既能展现价值,又能契合上面的政策导向。

他想起刚刚在音乐课上的经历,想起苏老师关于文艺汇演的邀请,又联想到“互助组”这段时间帮邻里解决的种种小麻烦……一个模糊的计划逐渐在脑海中成形。

“晓梅,”林向阳吩咐道。

“把咱们帮院里邻居修好的东西,还有那些收到的小礼物,比如张婶送的鞋垫、赵奶奶给的菜干,都归置一下,心里有个数。另外,‘互助组’的那个‘义务劳动记录本’,你再仔细核对一遍,确保每一笔都清清楚楚。”

“嗯!”晓梅重重点头,大哥的镇定感染了她,她也立刻进入了“战斗状态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