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更厉害的本事?”卫国立刻抬起头,眼睛放光,“比修窗户、做烤炉还厉害?”
“当然。”
林向阳指着墙上的防空图画,“比如,要是真有一天,天上嗡嗡飞来敌人的飞机,你怎么知道它是来扔炸弹的,还是只是路过?怎么判断它飞得多高、多远?怎么在最关键的时候,保护好自己,甚至……帮到更多的人?”
他将空袭预警、敌机识别、弹道判断这些复杂的概念,用孩子能理解的、带着英雄主义色彩的语言包装起来。
卫国果然被吸引住了。
男孩子骨子里对军事、对英雄的向往被点燃。他用力点头:“想学!大哥,你教我!”
“好!那我们就从最简单的‘口令’开始。”
林向阳顺势引导,“就像八路军有联络暗号一样,观察飞机也有专门的‘术语’。这些术语,很多都是从国外传过来的,比如……俄文。”
他巧妙地建立了连接。
“俄文?”
卫国眨巴着眼,看了看那本厚书,似乎有点明白大哥要做什么了。
“对。我们先学几个最常用的。”
林向阳用树枝在地上写写画画,他当然不会写俄文,而是用图形和拟声来辅助记忆。
“比如,空袭警报,俄文里有个词叫‘тpeвoгa’(特列沃加),意思是‘紧急、危险’,听到这个,就要立刻找地方躲起来,就像画里这样。”
他指着防空洞的图画。
“特列沃加……”卫国跟着念,觉得有点拗口,但意思很好记。
“还有,‘вытa’(维索塔),是高度的意思。‘дaльhocть’(达利诺斯季),是距离的意思。‘пapaтpы’(帕拉梅特雷),就是刚才王工说的,参数、数据的意思……”
林向阳挑选着可能与手册内容相关,又能在“防空知识”里找到解释的简单词汇,用形象的方式教给卫国。
他教得用心,卫国也学得认真。
尤其是将这些词汇与“打飞机”、“保护家园”联系起来后,卫国的记忆动力空前高涨,反复念叨着那几个发音奇怪的词汇。
晓梅在一旁看着,大眼睛里闪着好奇的光,也跟着默默记诵。
“好了,今天先学这几个。”
林向阳见火候差不多,便话锋一转,拍了拍那本俄文手册,用一种看似随意的语气对卫国道:
“卫国,你看,这书上都是这种‘术语’。大哥虽然认识一些图,但这些字看不懂,就不知道这机器到底该怎么调才算最好。就像你光有力气,不知道扳手该往哪儿使劲,也修不好东西,对不对?”
卫国看着书上那些密密麻麻的“天书”,深以为然地点点头。
“所以,你想不想帮大哥一个忙?”
林向阳抛出真正的目的,“明天,你再去厂里找王工,不用提这本书。你就说,昨天教你的‘防空术语’你记住了,还想跟他学更多,比如……怎么判断飞机飞多高(维索塔)的‘参数’(帕拉梅特雷)是怎么算出来的?或者,就问他‘帕拉梅特雷’到底是什么意思,还有没有其他好玩的‘术语’?”
他教给卫国的,不仅仅是几个单词,更是一套符合他年龄和认知水平的好奇说辞。
一个对“打飞机”感兴趣的孩子,向一位看起来懂行的技术工人请教相关“术语”,合情合理,不会引起任何怀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