她拿起林向阳自制的炭笔,在空白的页脚飞快地演算着,嘴里念念有词,不一会儿,抬起头,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:
“大哥,算出来了!光是年关这不到一个月,咱们净赚了……十七块四角七分!加上之前的结余,咱家现在总的……总的……”
她似乎被那个数字惊到了,深吸了一口气,才一字一顿地念出来:“总共有二十一块三毛八分钱!”
这个数字报出来,连一旁擦地的卫国都停下了动作,张大了嘴巴。
二十一块钱!在他的认知里,这简直是一笔不敢想象的巨款!许多正式工人一个月的工资,也不过如此!
晓雨虽然对钱数没有太清晰的概念,但看到哥哥姐姐们震惊而喜悦的表情,也跟着咧开嘴傻笑起来。
林向阳心中也是波澜起伏。
二十一块钱,在后世看来微不足道,但在这个一斤肉不过几毛钱的年代,对于他们这个一度濒临绝境、连窝头都要复制的家庭来说,这无疑是一座由汗水、智慧和亲情凝聚而成的金山!
这是真正的“原始积累可视化”!
他接过账本,看着晓梅那工整清晰、每一笔都记录在案的的字迹,仿佛看到了兄妹四人这大半年来的每一个奔波劳碌的日夜,每一次灵光乍现的突破,每一次化解危机的急智。
从复制窝头求生,到改良炉灶立足,再到搞小生意、学技术、印年画、卖礼盒……一步步走来,筚路蓝缕,终于在这除夕之夜,看到了如此丰硕的成果。
“好!太好了!”
林向阳重重地吐出一口气,脸上露出了由衷的、带着疲惫却更多是自豪的笑容,“这是我们全家一起努力的结果!晓梅记账辛苦了,卫国出力最多,晓雨也立了大功!”
他拿起炕桌上那个专门存放家庭基金的、沉甸甸的小木盒,打开盖子,里面是码放得整整齐齐的纸币和用油纸包好的硬币,象征着这个家庭前所未有的底气。
“有了这笔钱,年后晓梅、晓雨和卫国的学费就不用愁了,甚至……”
他的目光掠过墙角那堆废旧铁料和覆盖着的柴油机,“……我们或许可以尝试一些更需要本钱的事情了。”
家庭的希望,从未像此刻这般具体而明亮。
炉火噼啪,炖鱼飘香,账目清晰,资金充足,弟妹环绕,这一刻的温馨与满足,几乎让林向阳暂时忘却了外界的纷扰与潜在的威胁。
除夕夜的喧嚣与团圆饭的余温,如同被初一的寒风一吹,便迅速消散在1952年早春清冷的空气里。
大杂院的门槛上,残留着昨夜燃放爆竹的碎红纸屑,与尚未融尽的肮脏冰雪混杂在一起,透出一种繁华落尽后的寥落。
林家小屋中,那顿堪称丰盛的年夜饭——炖草鱼、杂粮米饭、甚至还有一小碟奢侈的炒鸡蛋——所带来的饱足与欢愉,也随着新年的第一天太阳升起,而渐渐沉淀为记忆。
炉火依旧燃着,但驱散的似乎只是屋内的寒意,却难以完全熨平林向阳眉宇间悄然聚拢的一丝凝重。
“二十一块三毛八”,这个在昨晚还象征着巨大成功与希望的数字,此刻在他心中,却仿佛被蒙上了一层不确定的阴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