兄妹几人欢呼雀跃,仿佛已经看到了无数张年画通过供销社的渠道,飞入千家万户的场景。
兴奋过后,林向阳冷静下来,开始布置任务:“卫国,抓紧时间,多准备些版,保证印刷速度。晓梅,核算一下成本,五十张我们还能赚多少。晓雨,调颜色的时候再细心点,咱们这第一批货,一定要印得漂漂亮亮的!”
小屋再次变成了忙碌的作坊,希望如同炉火般熊熊燃烧。
首批五十张年画很快按要求交付。
林向阳特意在送货时,又给那位主任和柜台负责人各送了两张品相最好的年画作为“样品”留存,姿态做得十足。
时间一天天过去,离年关越来越近。
林家兄妹在忐忑中等待着供销社的消息。
那五十张被放在角落里的油印年画,命运会如何?
它们能赢得市场的认可吗?
这好不容易撬开的缝隙,能否真正拓宽成一条坦途?
而王干事提到的区印刷厂的“急活”,又是否蕴藏着更大的机遇?
所有的答案,都悬而未决,等待着时间的揭晓。
供销社那五十张年画,如同投石问路,在林家兄妹的心湖里漾开了层层叠叠的期盼与些许不安。
交付之后,便是漫长的等待。
日子在期盼中似乎被拉得格外长,每天林向阳从街道办或供销社门口路过,都忍不住朝里张望几眼,希望能看到自家年画被抢购一空的情景,或是得到主任一句肯定的反馈。
然而,国营单位的节奏自有其章法,反馈并未即刻到来。
年关的脚步却不会因此放缓,空气中年的味道越来越浓,大杂院里弥漫着一种忙碌而喜庆的气氛,扫尘、蒸馍、写春联,家家户户都在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做着准备。
林家小屋的印刷作坊暂时歇业,等待市场的检验。
但林向阳骨子里那股不安分的劲儿,以及肩头沉甸甸的家庭责任,让他无法真正闲下来。
年画生意前景未卜,家庭基金盒里的余额虽因连环画奖金和前期零散销售有所补充,但距离他心中那个能让弟妹们衣食无忧、甚至能为未来技术梦想铺路的“安全线”,还差得很远。
他必须利用年前这最后的黄金时间,再开辟一条财路。
目光,自然而然地落在了“吃食”上。
年节期间,人们对零食、尤其是能给孩子们带来欢乐的零食,需求会达到顶峰。
烤红薯固然受欢迎,但毕竟单一,且受天气和场地限制。
他的思绪飘向了另一种更具“声光效果”和节日氛围的零食——爆米花。
这东西原料简单(玉米粒、少许糖精或盐),工具也不复杂,关键是那“砰”然巨响和随之弥漫开的浓郁香气,本身就是最强大的广告,能瞬间吸引半条街的孩子和大人。
“爆米花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