然而,就在这时,一个略显油滑的声音插了进来:“李主任,且慢。”
众人循声望去,只见一个穿着四个口袋干部服、梳着油亮分头、腋下夹着公文包的中年男人,不知何时出现在了人群外围,正笑眯眯地看着那台脱粒机,眼神里闪烁着精明的光。
是机械厂生产科的马科长!
他怎么来了?
李爱华眉头微不可查地皱了一下,但还是客气地打招呼:“马科长?什么风把您吹到我们这小街道来了?”
马科长打着哈哈,挤进人群,目光始终没离开那台脱粒机:“哈哈,路过,听说这边出了个新鲜玩意儿,能提高生产效率,就过来学习学习嘛。我们搞生产的,要对一切新技术保持敏感嘛!”
他说得冠冕堂皇,然后径直走到脱粒机前,上下打量,甚至还伸手摸了摸,仿佛在检查什么,嘴里啧啧称赞:“嗯,不错不错,构思巧妙,因陋就简,很符合当下勤俭节约、技术革新的精神嘛!”
忽然,他话锋一转,看向李爱华和林向阳,脸上带着一种理所当然的笑容:“李主任,这小同志是叫林向阳吧?听说很爱钻研。不过啊,这种简易农机具的改良,最终还是需要我们正规工厂来支持和推广,才能保证质量和产量嘛。”
他清了清嗓子,声音提高了一些,对着周围的居民们说道:“大家放心!我们机械厂已经注意到了玉米脱粒难的问题,并且呢,早就组织了技术力量进行攻关!林向阳小同志这个想法很好,很受启发啊,也证明了我们厂技术攻关方向的正确性!接下来,我们厂会尽快拿出成熟的设计图纸,组织生产一批高质量的脱粒机,供应给大家!一定会比这个更结实、更好用!”
一番话,颠倒黑白,轻描淡写地就将林向阳的发明创造,归结为受了他们厂“技术攻关”的“启发”,甚至暗示林向阳这个只是粗糙的仿制品,他们厂的才是“正式版”!
这是赤裸裸的冒功!不仅要抢走发明权,还要彻底抹杀林向阳的贡献!
人群安静了一下,有些不明所以的居民开始交头接耳:“原来是厂里早就研究的啊?”
“我说呢,一个孩子哪能想出这个……”
“还是工厂做的肯定更好……”
王翠花立刻来了精神,尖声道:“就是!一个毛孩子瞎捣鼓的东西哪能跟厂里比的?马科长,你们厂可得快点做出来!”
李爱华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。
她岂能看不出马科长的伎俩?
这分明是看中了这项发明的政治资本和潜在好处,想来摘桃子!
林卫国气得拳头紧握,眼睛喷火,就要冲上去理论:“你胡说!明明是我大哥……”
林向阳一把拉住了冲动的弟弟。
他心中同样怒火升腾,但脸上却异常平静。
他早就从人物设定里知道这位马科长是个什么货色,只是没想到对方如此迫不及待、吃相如此难看!
硬顶没有用,对方顶着工厂科长的名头,在普通居民眼里有着天然的话语权优势。
必须用事实打脸!
就在李爱华准备开口驳斥时,林向阳抢先一步站了出来,他脸上甚至带着一丝少年人的“腼腆”和“好学”:
“马科长说得对,工厂做的肯定更好。我就是自己瞎琢磨着玩的,没想到真的能做成。正好马科长您是专家,能不能请您现场指导一下,看看我这个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?比如这个齿轮比,是不是再调整一下能更省力?还有这个出粒口的角度,怎么样才能让玉米粒一点都不飞溅?”
他语气诚恳,姿态放得极低,完全像一个虚心求教的学生。
马科长被这突如其来的“请教”弄得一愣,他哪里懂什么齿轮比和出粒口角度?
他刚才那番话完全是信口开河,只想把功劳揽过去再说。
他支吾着:“这个……具体的技术细节,还需要我们厂里的工程师……”
林向阳却不给他搪塞的机会,立刻转向围观的邻居们,尤其是其中几位平时也喜欢鼓捣点东西的大爷,大声说道:“各位叔叔伯伯,婶婶阿姨,马科长太忙了,咱们就不耽误他太多时间。其实这东西原理挺简单的,就是一层窗户纸,一捅就破。我现在就把它拆开,大家一看就明白!以后谁家想自己做,照着样子来就行,一点也不难!”
说着,他根本不给马科长反应的时间,拿起旁边的工具,咔咔几下,极其熟练地将那台脱粒机的主要部件——滚筒、凹板、齿轮组、框架——快速拆解开来,然后一件件地展示给众人看!
“大家看,这是带齿的滚筒,玉米棒子从这儿进去,就被它卡住带着转……”
“这是凹板,上面也有齿,和滚筒之间的缝隙刚好卡住玉米棒子,一转一挤,粒就下来了……”
“这几个齿轮是换力的,摇起来轻松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