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本小说网 > 灵异恐怖 > 拆迁后,我家靠吃瓜暴富了 > 第63章 建国筹谋,找铺想开木工铺

第63章 建国筹谋,找铺想开木工铺(2 / 2)

房东大叔愣了一下,随即笑了:“木工铺啊?好生意!现在年轻人都喜欢定制家具,你们手艺好的话,肯定能火。租金我本来想喊4800,看你们实在,又跟五金店老王是朋友,4500一个月,押一付三,怎么样?”

建国和建业对视一眼,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惊喜——这个租金比40平的那个便宜,位置还好,太划算了!建国赶紧点头:“行!大叔,我们同意!啥时候能签合同?”

“明天就行!”房东大叔也爽快,“你们今天可以先收拾下,明天带身份证来我家签合同。”

从铺面出来,建国和建业都松了口气,骑着自行车往家赶。路上,建业兴奋地说:“哥,这铺面太合适了!以后我帮你看店、进货,你专心做木工活,咱兄弟俩一起干,肯定能把生意做好!”

“好!”建国拍了拍他的肩膀,心里满是踏实——从琢磨开铺,到看了三个铺面,虽然中间有波折,可终于找到了合适的,这种一步一个脚印的感觉,比啥都让人安心。

回到家,建国把找到铺面的事跟全家说了,林老太笑得合不拢嘴,赶紧从红布包里拿出存折:“建国,这是之前存的5万块,你先拿去交租金、买工具,不够再跟我说。”

赵秀兰也笑着说:“我明天去镇上给你买块新的帆布,做个工具包,你之前那个都破了。对了,铺子里得装个灯,晚上加班也方便,我跟你一起去选。”

晓阳抱着刚做好的玩具车,蹦蹦跳跳地说:“爸,我以后放学就去铺子里帮你递工具,我还能帮你看样品,不让别人碰坏!”

全家都笑了,客厅里的气氛格外热闹。林建国看着眼前的家人,心里突然觉得:开木工铺不仅仅是为了赚钱,更是为了让这份木工手艺传承下去,让家人的日子过得更踏实、更有奔头。

第二天一早,建国就带着身份证和5万块钱,跟房东签了合同。拿到钥匙的那一刻,他站在铺面里,阳光透过窗户照在身上,暖融融的。他掏出手机,给建业打了个电话:“建业,合同签好了,你下午有空来帮忙收拾下铺面,咱们下周就能开工!”

下午,建国和建业一起收拾铺面——扫地上的灰尘、擦窗户、把小隔间收拾出来当仓库,忙得满头大汗。路过的邻居看见,都凑过来问:“建国,这是要开铺子啊?做啥生意?”

“开木工铺,做定制家具、修修补补的活,以后大家有需要,随时来!”建国笑着回应,心里满是期待。

五金店的老板也过来帮忙,递过来两瓶矿泉水:“建国,以后需要五金件,跟我说,给你算批发价!我跟你说,上次有个客户想做衣柜,找不到合适的木工,我到时候介绍给你!”

“太谢谢了!”建国接过矿泉水,心里暖暖的——搬到安置区后,不管是邻居还是商户,都这么热心,这份温暖,比啥都珍贵。

收拾完铺面,建国站在门口,看着来往的行人,心里琢磨着:下周先买木工台、刨子、锯子这些工具,再进点松木、杉木当样品;然后做几个小凳子、小书架当样品,摆在铺门口吸引顾客;等生意稳定了,再跟附近的装修队合作,接定制家具的活。

晚上回家,建国把自己的想法跟家人说了,林老太点点头:“你想得周到,做生意就得踏实,一步一步来,别贪快。”

赵秀兰端来刚炖好的鸡汤:“快喝点鸡汤补补,今天累坏了。我跟你说,明天我去给你扯块蓝布,做个新的围裙,你之前那个都磨破了,在铺子里干活也得有个样子。”

晓阳趴在桌上,用蜡笔在纸上画木工铺的样子:“爸,我给你画个大招牌,上面写‘林家木工铺’,再画个小木凳,别人一看就知道是做木工的!”

建国摸了摸晓阳的头,喝了口鸡汤,觉得心里比鸡汤还暖。他知道,开木工铺只是一个开始,以后还有很多事要做——买工具、进货、找客户,可能会遇到困难,可能会有波折,但只要家人在身边,只要自己踏实肯干,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。

一周后,“林家木工铺”的招牌挂了起来——是建国自己做的,用松木做底,上面刻着“林家木工铺”五个字,还刻了个小小的木凳图案,简单却醒目。铺子里,木工台、工具都摆放整齐,样品小凳子、小书架摆在门口,吸引了不少路过的人。

开业第一天,虽然没搞仪式,却有不少邻居来捧场。刘寡妇抱着孩子,笑着说:“建国,我家有个旧衣柜,门掉了,你能帮我修修吗?”

103室的老周也说:“我想给孙子做个小书桌,你看啥木料合适?”

建国笑着应下来,手里的刨子又开始“沙沙”响起来。阳光透过窗户,照在他身上,也照在铺子里的每一件木工活上,透着股踏实的烟火气。

林建业站在旁边,帮着接待顾客、记录订单,嘴角藏不住笑。他知道,哥的木工铺一定会越来越好,他们兄弟俩一起努力,家人的日子也会越过越红火。

而不远处的张婶家,张婶正趴在阳台上,看着林家木工铺热闹的样子,嘴里又开始嘟囔:“开个破木工铺,有啥好得意的?我家要是想做,比他做得好!”

可这次,没人理她——邻居们都知道,林家的踏实不是装出来的,是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的。而张婶的嫉妒,不过是日子里的小插曲,根本影响不了林家越来越好的光景。

林家木工铺的门开着,阳光照在招牌上,“林家木工铺”五个字格外醒目。建国手里的刨子还在“沙沙”响,木屑飘落在地上,像雪片似的,带着股淡淡的松香味,也带着林家对未来的期待——这份踏实肯干的初心,会像这木工手艺一样,一代代传下去,让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