港岛楼市稳定后,沈卫东与一众和他合作的港岛商人,在这次疯狂收购中——那些商人因担心回归后土地与房产会被收归国有,纷纷低价抛售固定资产——身价都实现了成倍增长。
港岛商界也因此出现了一个新的、有实力的派系——东大系。
“东大系”通过沈卫东的“东方投资有限公司”这条多维纽带编织的复杂网络,牢牢掌控着港岛金融、地产、海运、物流、科技等产业命脉。
港岛经济话语权,沈卫东不敢说现在已经掌控,但他确确实实能够决定港岛经济的兴衰。
加强与内地的经济合作,是沈卫东首先要做的事。
沈卫东迅速组建“东大系”投资合作团队,与内地相关部门取得联系,积极筹备合作事宜。
他深知内地有广阔的市场和发展潜力,若能将港岛的优势与内地资源结合,必将创造出巨大价值。
很快,他便促成了一系列合作项目,涉及地产开发、物流运输、科技交流等多个领域。
地产方面,他与内地企业联合打造大型商业综合体——东大广场;物流上,打通了内地与港岛的高效运输通道;科技领域,更是开展了多项前沿技术的合作研究。
随着合作深入,“东大系”在内地的影响力与日俱增,不仅带动了两地经济共同发展,也让沈卫东在商业界的声誉达到新高度。
此时,内地经济增长势头强劲,华国各地都呈现出日益繁荣的景象。
四年时间,仿佛弹指一挥间。
深圳的亚洲最高建筑——“东大广场”,历经八年建设,终于落成,即将投入使用。
这座高耸入云的双子楼,宛如一面标志着华国经济腾飞的旗帜,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企业纷至沓来。
华国张开怀抱,接纳八方投资客,让这片拥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东方大国,成为世界上新的投资热土。
这一年,沈卫东三十岁。
他和小曼的一双儿女也都五岁了。
这些年,他的足迹几乎遍布世界,在内地待的时间比在港岛还长。
可小曼这些年,一直带着两个孩子在港岛生活。
孩子大了,她想带孩子回内地看看。
总听沈卫东说内地发展得如何好,她心里也直痒痒,想看看京城变成了什么样,春城变成了什么样,还有她老家“棒槌沟”变成了什么样。
可每次跟沈卫东提回内地,他都说再等等,说现在变化还不大,回去后家里各方面生活条件还是差强人意,担心孩子不习惯。
这次小曼又跟沈卫东提回内地,他还是让她再等等,小曼不想等了,说什么也要带孩子回去。
六岁的沈煜坤,年纪不大,却懂事得像个小大人。他看着爸爸问道:“爸爸,妈妈告诉我,咱老家在‘棒槌沟’,你和妈妈以前都是在沟里长大的吗?”
沈卫东耐心解释:“棒槌沟不是沟,是个地方。爸爸妈妈都不是在那儿长大的,但我们俩是在那儿认识的,那里是你爷爷、太爷爷从小长大的地方。”